平度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数万平度健儿奔赴战场,杀敌报国。大泽山区更是被誉为胶东地区“石雷之乡”,是中共胶东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胶东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解平度革命血脉,传承红色精神,激发爱国情怀,2021年7月,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寻忆”——红色基因传承实践调研队队员参观了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
“石雷之乡”观石雷
调研队成员查阅资料得知,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馆舍内建筑结构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层含义,昭示着英雄的平度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具有美好的寓意。到达调研地点,纪念馆门口的巨大石头吸引了调研队成员的注意,走近看,石头表面篆刻了“石雷”两个字。“石雷”顾名思义就是石头制作的地雷。据纪念馆负责人介绍,这个石雷重两吨左右,石雷源于抗战时期的大泽山,勤芳智慧的大泽山人民采用特有资源花岗岩,发明了拉绊、踏等石雷40余种。大泽山也赢得了“石雷之乡”美誉。
进入馆内,调研队成员发现馆内建造了民兵制作石雷的场景,也看到了一些形状各异的小石雷,成员们了解到,抗日战争期间,在共产党指挥下,高家村联同周围南台、北台、韭园、所里头村组成了高家民兵联防,而石雷就是高家民兵联防发明的。运用石雷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省去了埋雷这一步,另一方面是当敌人用检测器无法检测到。石雷在历次反扫荡中屡建奇功,高家民兵联防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利用石雷杀伤日伪军2300余人,威震敌胆,名扬四海。被称为“铜墙铁壁的高家民兵联防”。高家民兵联防也由此涌现出“爆炸大王”等英雄人物46名。
历史文物寻历史
整个纪念馆展览共分为前言、家国危难、奋起抗日、武装斗争、抗战胜利、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后记八个部分。馆内展览采用大量抗战历史照片、史料、实物等大量珍贵的文物以及沙盘等再现70多年前平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日伪军开展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
调研队成员按照展览顺序进行参观,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前言部分为铜墙铁壁民兵雕像,它再现了民兵联防反抗侵略、浴血奋战的真实场景。雕像中手拿望远镜,沉着指挥的即为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许世友将军。武装斗争部分除石雷外还有警示钟和步枪。步枪是双人扛式,工作人员允许调研队成员可以轻拿轻放感受一下,步枪有一定重量,调研队的两个女生都无法抬动,可以想象民兵联防士兵抗战的艰辛不易。展览的最后,一面布满红手印的墙吸引了调研队成员的注意,使调研队员内心产生巨大的震撼。抗日战争时期,在平度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384名,这些手印来自部分抗战老兵,许多老兵来参观了纪念馆,留下了这红手印。他们很多人年事已高或者遭受病痛折磨,只能委托家属代签自己姓名。面前这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仿佛默默说着:浴血奋战的红色历史不能忘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这些手印是历史纪念也是精神传承。
红色传承寻出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强大,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红色教育逐渐备受重视。红色教育基地作为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得以进一步发展。但与讲解员交流得知,纪念馆游客一直较少,今年来到纪念馆的游客与去年相比有明显增长,日接待人数最多为八百人左右,但集中于节假日小长假。节假日时游客相对较多,平时游客鲜少。经过调研队调查,发现纪念馆参观人数较少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一方面,平度虽然有众多红色基地,但相关的宣传却非常少。调研成员发现许多平度人民对红色教育基地的了解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人对红色教育基地了解近乎为零。
另一方面,大部分红色基地位于村庄,位置偏远,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交通不便,导致游客较少,发展缓慢。以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例,纪念馆地势高,公路类似于盘山公路,路途较远且崎岖,这就导致许多游客不愿花费大量时间去参观纪念馆。
要促进平度红色教育基地发展就要增加政府的支持力度,明确发展思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政策并严格实施,同时红色教育基地也要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宣传形式,再者,充分利用社会其他积极力量,例如大学生志愿者,行业专家等,进行宣传。
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印记斑斑的老物件,使游客穿越回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使调研队成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抗战革命的艰辛,深受教育和思想的洗礼,铭记那段历史,共同缅怀大泽山中高家民兵联防在烽火抗战岁月里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也让调研队成员认识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6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