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诞生于73年前,为了纪念一场战役的胜利——渡江战役。眼前的一江春水,当年何等惊心动魄,如今已是最美的风景。
7月25日上午,小队到达了渡江战役纪念馆门口,站在纪念馆前,我们就感受到了纪念馆庄严的气息。广场上,仡立着当年指挥渡江战役的总前委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老一辈革命家的雕像,让人肃然起敬。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闺、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党史号召,本暑期实践小分队前往了合肥渡江纪念馆学习党史。
队员们进入纪念馆参观后,发现有战前形势厅,战役决策、部署和准备厅,突破千里江防占领南京厅,围歼逃敌解放武汉南昌攻占上海厅,人民支前厅和英烈业绩厅六个展厅,通过图片、文字、油画、地图、报纸剪片、音像资料等形式,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为我们再现了73年前渡江战役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
重回“历史现场”,启发现在,深植对人民的热爱。“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解说员望着支前群众雕塑,动情地介绍,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了支援渡江战役,解放区群众倾力奉献,给渡江大军筹粮草、送船只、献牛马、出民工、疏航道、上战场,总计筹粮 30 多万斤,筹草 50 多万担,组织船只 8000多只,贡献木料、毛竹、门板各 5000 多条块,还有棉絮 4000 多斤,基本上做到了应征即征,应有尽有。这些可爱的乡亲不仅参与了战前准备,更在渡江战斗中驾船扬帆,不顾生命危险护送部队过江。在解放区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横渡长江。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历史现场”,感受人民的伟大力量,不忘为民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永远在路上。
望着眼前的这些实物与图片,我的思想飘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三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在中华人民的头上,国民党政权腐败黑暗,剥削压迫人民,醉生梦死。人民渴望摆脱压榨,向往和平与光明。中国共产党群众为基础,爱民,护民,为百姓的解放与国民党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广大人民群众也十分拥护共产党,给战士们送武器,送衣物,送食物,很多百姓自愿做后勤工作。所以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有人民支持的军队是最强大的军队,以人民为基础的战争是必然会胜利的,人民的支持是中国解放军胜利的源泉与取之不尽的动力。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对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小队采访人员分别对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段的游客进行访问,主要围绕对红色革命事件的了解程度、一般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了解、通过学习红色革命事件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等相关问题做采访。通过分析采访结果能大致了解多数人对红色革命的了解程度不高,其中青少年较多,他们很少愿意主动去学习红色历史,主要了解渠道是电影、学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中老年人对红色文化了解相对较好,他们主要通过参加红色旅游、浏览报刊资料、观看记录影视等方式学习,并表示革命历史要牢记。队员们对此次采访结果做出分析和讨论后,也展开了深入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历史逐渐淡忘;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度不够,也缺乏对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因此,当代青年更应积极学习并担起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让红色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通过本次党史学习的暑期实践活动,队员们在赞叹共产党深受群众的拥护支持的同时,纷纷表示要铭记党的历史,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生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奋发图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增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5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