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黄河文化与黄河粮仓间联系、探寻黄河古粮仓。“沁·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2日沿黄河而上来到黄河支流洛河段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的洛河漕运文化公园,开展“于长河之际,筑万家仓廪”主题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7月12日上午,“沁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达洛河漕运文化公园,探寻漕运河道,了解古时粮食运输。洛河是隋唐大运河的核心,是隋都洛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御河,挖凿开通,饱含古人血泪。是非功过成追忆,洛河为古时粮食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也加快粮仓建设发展,存储大量粮食。
“运河通,洛河兴。”实践过程中队员们采访一位刚从洛河边取景回来拍摄写作的老人关于隋唐运河的盛况,老人向队员们讲述了“运河通,洛河兴。”的洛河漕运历史,他讲述到:“隋唐大运河开凿通行后,到洛阳运粮的漕船、运送货物的商船、乘坐游览的船只络绎不绝,盛况空前。直接带动隋唐粮仓建设,比如洛口仓,含嘉仓,那时粮仓发展空前绝后。”随后队员们向老人介绍之前了解到的黄河文化和宣传视频。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洛阳城跨洛河而建,固隋炀帝便以洛河为中心,开凿了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强化了粮食的运输产业,使其支流附近产生出许多粮仓,到唐朝时期,洛阳因运河变得越来越繁华,出现了被称为“天下第一仓”的含嘉仓、洛口仓等。洛河的漕运文化此时达到顶峰。
图为沁·禾团队成员与园内当地游客进行采访 刘怡薇 摄
成员继续前行途中采访当地游客洛河漕运历史。游客为队员们介绍:“洛河的漕运,在大运河没有建成之前就很发达了,史书记载洛河水路交通十分悠久。”洛阳因为洛河成为商业中心,经济极其繁荣昌盛,粮仓也随之发展起来。他还向队员们介绍:“洛河两岸留存有诸多与大运河有关的历史遗存。这些遗存不是粮仓,就是桥梁;不是城堡设施,就是水利设施。”随后,团队成员对园内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向随行的游客分发“洛水的历史与粮仓文化相关知识”的普及调查问卷。据统计,大多数当地的游客对于洛水的发展了解颇多,但对于粮仓文化的知识储备却相对较少。
图为沁·禾团队成员途中采访当地游客洛河漕运历史 刘怡薇 摄
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整个洛浦公园,沿着部分洛河,考察洛河水域附近的地质环境,走访公园的相关工作人员,与其深入的探讨洛河附近的粮仓的发展历史。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地处黄河与洛河交汇地点的河洛平原位于黄土高原边缘区,土质肥沃,古人使用石铲、等简陋的工具就可耕耘。加上这里日照充足,常逢甘霖,因此其成为中国农业起源与发展的核心地带,在洛阳市的二里头遗址中,人们发现了黍、粟、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痕迹。同时因为如此得天独厚的美好环境,古时也在此建立了许多城市,其中最著名的就有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的“五都荟洛”。
图为园中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讲解 刘怡薇 摄
团队成员在烈日下沿黄河主要支流洛河前行,重走漕运之路,边走边寻找洛河两岸漕运遗迹,并宣传推广黄河文化及黄河生态治理现状。我国古代社会以农耕文化为主,粮食产业的发展影响着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粮食的生产、储存、经销,其中的每一项都与朝代的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即使粮食生产量高,但由于贮存不良,粮食损毁,百姓缺粮,就会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粮食安全生产和储存,关系国计民生,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沁禾社会实践团队随着黄河流向,来到洛河,追寻洛河的峥嵘岁月,寻访落实洛河漕运,用脚步丈量洛河,用心探索粮仓。
图为沁·禾团队于洛河漕运文化公园石碑前合影。 芦晓萌 摄
经过一天的学习探索,古时洛河在漕运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怀着对历史的仰望,追寻粮仓发展的从古至今,宣传黄河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沁·禾团队一直在路上。团队成员也将作出新的思考,继续探索黄河文化,探索黄河粮仓,下一站洛阳古都回洛仓沁·禾团队在出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1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