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遵义7月29日电(通讯员何沛茹)为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弘扬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2021年7月17日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话英雄、礼敬百年”红色足迹寻访调研团贵州小队参观了娄山关遗址,深入了解红军长征路途的艰辛与各方面红军领导人及毛主席在战略思想上的卓越。深入了解娄山关在整个长征途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回首往昔,四渡赤水出奇兵仍历历在目,从小小的娄山关便可以看出毛主席的战略智慧之高超。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雾霭,“对话英雄、礼敬百年”红色足迹寻访调研团贵州小队便到达了娄山关,娄山关史称太平关,自唐朝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小队乘大巴而上,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山势愈加险峻,而漫山的云雾也渐浓起来。随着时间推移,队员们到达了西风台,西风台取名自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中“西风烈”。首先进入队员眼中的是石壁上所题的“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几个鲜红大字,使队员们顿时肃穆起敬。再往台上走去,便是纪念长征的雕塑群,在雕塑中不仅有英勇奋战的红军将士,同样有许多军民如水的和谐画面,再一次使实践队员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派,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是人民的革命战争。
在参观完娄山关后,实践队员又乘坐大巴到山腰参观纪念碑,在下山的路上,队员感受到了路途之艰险,不禁回想起当年在路途不通的时候,红军正是克服了如此艰苦的条件成功越过天堑,为革命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到达纪念碑后,碑高11米,碑座宽6米,宏伟壮观的整体造型给人第一印象上的视觉震撼,正面的大理石贴面上横刻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让人民永远铭记红军战士所作出的牺牲,碑座背侧嵌5.4米长的汉白玉浮雕,雕刻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领、战士、游击队员跃马横枪,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碑座左侧有“娄山关战斗简介”碑文一方。解说员对游客的讲解中说道碑体为两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顶削为斜尖,状若两把红军刺刀,又象征娄山关群峰刺天,中通一线的险峻形势;碑体二柱,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碑体二柱的上方分别嵌黑色大理石,前面雕一面红军战旗,标志红军攻克娄山关;后面镌刻张爱萍将军长征时作于县境的《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纪念碑所含有的深刻寓意,在解说员的悉心讲解下得以被更多的人熟知,无语矗立的纪念碑在实践队员的注目礼下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为了重温长征路,实践队员们步行通过了长空桥,抵达了红军战斗遗址。虽然炮火早已不再轰鸣,硝烟早已散去,可站在战斗遗址之中,思想便会不由自主的穿越回长征的艰苦战斗中,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战士们频频出奇致胜,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出一场场以弱胜强的逆转战。长征的胜利不可谓不惨重,更因为如此,世人才更要铭记红军烈士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如今的一切幸福都是以烈士们的尸骨为基石所累成的高楼大厦。
随着实践队员的脚步,来到了行程的最后一站,娄山关陈列馆,当实践队员站在陈列馆门口时,心中充满了感激,陈列馆中的图文材料无不翔实记载了娄山关战役的艰辛与惨烈,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和红三军团在娄山关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陈列馆中摆放的各个雕塑,默默的讲述着无言的故事,他什么也没有讲,但是那份神情却又讲述了一切。实践队员在陈列馆中默默的聆听无言的故事,感受着伟大历史的滋养。所有陈列馆中的物品与文字,都是当时所有为革命事业所努力者功业的见证者,而每一个到陈列馆感受历史的人,都是这份精神的最有力的传承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0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