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大学生向少数民族儿童宣传公民意识
“哥哥姐姐,什么是公民意识啊?”“选我回答!选我回答!”一个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喊道。为了调查少数民族儿童的公民意识教育现状,2017年7月10日,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之光千里传”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访了阆中市博树回族乡,在当地少数民族家庭展开了公民意识调查采访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们走访了近二十家住户,完成了200份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分别从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调查分析了公民意识的现状。
宣传任重而道
数天的走访,实践队的调研遍及了博树回族乡八个村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实践队员们通过和孩子们的谈话、交流、游戏作答等形式,进行公民意识的相关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这里的孩子们公民意识薄弱、基本的公民意识素养还不够。少数民族7-18岁的孩子对公民意识的了解途径单一、知道的程度较浅显。大部分孩子对公民意识的认识都是来自学校组织的活动,年龄稍大点的孩子也有从政府工作宣传栏中看见过,但是大家的对公民意识的了解都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对集体的公民意识认识较模糊。
在问答的过程中,“法定年龄是什么”、“要公民意识有什么用”、“我不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了解法律没有什么途径,那些都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又不会犯法”是多数孩子们回答的话语。
“虽然上政治课的时候老师好像提过公民意识这四个字,但我还是不明白它有什么用,我回家问过我爷爷奶奶,他们就让我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老师讲。”14岁的贾卫林对实践队员们说。
由年迈、文盲或是半文盲的爷爷奶奶在家抚养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是有局限性的,爷爷奶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干农活,就算想督促孩子们学习,也力不从心了,他们无论学习什么都只能靠自己。”卫林的爷爷说。
“由此看来,我们接下来的公民意识调研和宣讲任重而道远,并且很有意义。”实践队员许琦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游戏中体会公民意识
“大家想知道什么是公民意识,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调查好不好?”实践队员问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
“老师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是坏习惯,我们不能有这样的坏习惯。老师还让我们班的同学相互监督,随时保持我们班上的清洁。所以,我不赞同!”当问到“你是否赞同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后打扫就行了”的做法时,小女孩王钰雯说。
在几天的宣讲中,孩子们对公民意识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现在有人会因为20元钱而打官司,你赞成这种做法吗?”实践队员在宣讲过程中问。
“我赞成,不管怎么样,钱都是自己的,我们应该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其他孩子们思考时,10岁的贾俊林大声说。大家纷纷拍手鼓励,队员为他送上小礼物,并表扬他认真听取了实践队员们的讲解。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教育课题,少数民族的公民意识教育现状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为了能够正确地认识、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我会更好的学习掌握好公民意识。”13岁的何权说,“哥哥姐姐们,谢谢你们让我知道这么多知识,我一定会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了解这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对公民意识的了解程度和得知途径,同时普及公民意识,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实践队员陈兰说,“非常高兴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宣讲,他们知道了公民意识的存在,也为他们后续自觉性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引导一个良好的开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5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