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7月23日至7月25日,学院星火实践队前往鲁迅纪念馆、国旗教育展示厅和五卅运动纪念碑等红色圣地,感受五星红旗背后的重量,体会民族觉醒的铿锵步伐。
血与墨铸就民族魂
鲁迅之于中国,是新文学之开山,是新文化的火种,是执笔的战士,更是民族魂的象征。2021年7月23日上午,星火实践队来到位于上海虹口的鲁迅公园,参观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第一个名人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共有两层,分为十个不同主题的展厅,通过对鲁迅生平的陈述,展现鲁迅从赴日留学到弃医从文再到为国人画魂灵的伟大历程。馆内藏有大量鲁迅生平的手迹以及生活用品,这些物件穿越时空,将百年前执笔而战的鲁迅又一次复现。其中更是藏有鲁迅先生写作用的毛笔“金不换”,鲁迅曾说“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名曰金不换”,这支“金不换”便是鲁迅用文字战斗一生的写照。在纪念馆不远处,便是鲁迅墓。当年鲁迅病逝上海,送行的人潮高举着“争取民族解放来遥祭死去了的鲁迅”之横幅。85年后,民族已解放,国家已富强,星火实践队来到鲁迅墓前,向鲁迅先生致敬、默哀。中华民族博大的精神文化滋养了鲁迅,鲁迅的脉搏始终与中国人民前进的时代步伐一起跳动。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2021年7月24日,星火实践队来到位于四川北路的国旗教育展示厅,参观并学习国旗的诞生及发展历程。展厅先是介绍了国旗的诞生,讲述了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故事。在近3000封新中国国旗图案设计稿中,不乏郭沫若、吴玉章、艾青、梁思成等著名人士设计的图案,然而非美术设计专业出身的曾联松所创作的第三十二号红地五星旗因其大气美观、寓意深远,在去除掉镰刀锤子图案后最终被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确定为新中国国旗。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联松只是一位普通的工人,但他凭藉着对革命的热情而激发的灵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国旗的诞生,在我国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凝集了真正的民主精华。深入展厅,星火实践队通过观看全息投影等方式学习到关于国旗的制法、标准、升降旗原则等多种有关国旗的使用原则,并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国旗的部分。在展厅参观的过程中,星火实践队队员刘富康说道:“五星红旗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内涵让国旗更加肃穆而美丽,我为我们的国旗感到骄傲和自豪。”最后,展厅通过一面长长的照片墙,回顾了从开国大典至今五星红旗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足迹,通过参观学习国旗教育展示厅,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国旗的诞生与发展,也更加地敬重与热爱我们的五星红旗。
惊雷唤醒神州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快速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2021年7月25日,台风“烟花”迫近上海,上海的天如同倒挂的汪洋,云卷云舒,大雨瓢泼。星火实践队在雨中参观了五卅运动纪念碑,纪念碑由“五卅”二字变化而来,中间是一座由两个不屈不挠的工人形象组成的青铜圆雕,南北两侧的两块碑体,背面各有一组展现五卅斗争历史的青铜浮雕。纪念碑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而纪念碑的碑体、地坪、道路和基座的花岗石,均采自泰山,寓意烈士牺牲比泰山还重。划过脸颊的雨水,仿佛是在为五卅惨案哭泣,而五卅运动则像天空中不时传来的惊雷一般,惊醒了当年的中国群众,掀起了革命的高潮。在雨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着五卅运动的精神,并向五卅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致敬。
民族的觉醒需要鲁迅这样的伟大战士不断呐喊,让麻木的国民不再彷徨;需要鲁迅这盏炬火吹起热风,燃起革命的万里野草。民族的觉醒也需要五卅运动这样的平地惊雷,惊醒沉默的大多数;需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让五卅运动这样的工农群众运动积少成多成为推翻大山的浪潮。访民族灵魂之足迹,寻国家旗帜之缘起,星火实践队此次上海之行充分学习感悟红色历史,深化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担当,强化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心,让民族魂烙印在我们心中,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我们心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49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