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洛阳市中共豫西特委旧址有感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抗战进入漫长而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1939年12月,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面对严峻形势,1938年8月至1940年年底,中共豫西特委、中共洛阳中心县委以梁村为核心,克服种种困难,在豫西地区发展3000多名党员),不仅为延安和豫皖苏、豫陕鄂、太岳等边区输送了9000余名优秀人才,保护和转移了大批重要战略物资,而且将统战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
李汉周、赵天赐、肖心田、杨毓桂、张默等人的掩护身份是梁村小学教员、校长,梁同礼是国民政府洛阳第五区大同乡联保主任,梁济生是国民政府洛阳第五区九贤乡乡长……
当时,国民党第一战区、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等机关驻在洛阳,为中共豫西特委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便利。比如,第一战区政训处处长李世璋推荐地下党员郭霁云进入新生活运动河南妇女委员会(宋美龄提出成立),担任秘书并与其他党员逐渐控制该委员会;李永澍、郭晓棠、曲乃生等进入豫西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批准成立),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杨章武、郭晓棠等进入国民党十五军内工作;特委推动国民政府洛阳第十区专员李杏村推行督导专员制,并派出地下党员和抗日救亡积极分子担任督导专员,使统战工作深入到最基层。
1938年秋,为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共豫西特委创立《前锋报》,并将印刷所秘密设在当时梁村北寨门内的禹王庙“魁星阁”中。
逼仄的“魁星阁”内只有一架旧纱布油印机、一块钢板、一个订书机、一把裁纸刀。编辑张默、王华堂、徐安石等同志白天教书,晚上编印报纸,每期只能印400份,再交由特委交通员转送至豫西各地。1940年,因叛徒告密,印刷所暴露,只得紧急外迁。世事沧桑,禹王庙早已不复存在,但这里诞生的一张张《前锋报》曾把革命的火种传遍了豫西。
1939年2月,特委派徐恩广回到家乡上徐马村任小学校长。他先后发展了11名党员。
上徐马村地处洛阳城区、伊川、偃师接合部的山腰间,是洛阳南部的一个制高点。特委看中这里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良好的革命基础,于是在此设立上徐马地下交通站,任命徐恩广为站长。这里迅速成为帮助特委转运党组织文件、信函、报刊、人员的坚强堡垒……
在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中共豫西特委是强大的“红色心脏”。在炮火远去之后,这颗“红色心脏”并没有停止跳动,其所在地成了遐迩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在参观之后给我了很深的体会体会: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坐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江山未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文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忍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多林积等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坐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妙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依拓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
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若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二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今天,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面对幸福生活,我们要记住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政府干部,更作为一名觉灵,我们庆幸遇上了今天好的年代,我们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政府的日常工作,切实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学习,身体力行,在平凡的货位上认真履行本职,埋关苦干,奋发进取。切实当妙人民妙公仆,时刻保持在积在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35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