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红色调研小队正式出征,探访红色故乡,重忆革命岁月。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战士,听到什么样的故事呢?怀揣着对接下来几天的期待,我们坐上了开往那段峥嵘岁月的绿皮火车T77。因为刚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暑,队员们的心绪都多多少少掺杂着躁动的空气。也许是旅途有些枯燥,也许是待在逼仄的车厢太久,踏上青葱的土地,那股大山的气息格外沁人心脾,卷走我们一路的疲倦,抚平心中的躁动。稻田蛙声,夏日蝉鸣,这里是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经过一番整顿,红色调研小队终于接近那片红土。许多人跟我们一同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如是说道:“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什么是英雄?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他们也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在战争年代,英勇无畏、流血牺牲的是英雄。矗立于纪念馆二楼中央的白色肃穆的无名碑给队员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四万多烈士沉睡于斯,却只有一万多名英雄的姓名被后人知晓。注视它,明白它为那些无名英雄而立;靠近它,感受它传递的无穷的精神力量。在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亦都是英雄。时代变迁,老骥壮心未泯,我们亦当勇立潮头,继老一辈薪火。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那个战火年代的缩影。博物馆里保存的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史料文字、一件件实物展品、一条条互动音频,揭开了历史的风尘,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重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经受住生与死考验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首首奋勇革命、视死如归的英雄壮歌。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打破第一、二次会剿,中国共产党做出的每一个判断都让队员们心生敬佩,他们的精神就像一粒粒种子,深深扎根于队员们的内心,给予队员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朱德的妻子,伍若兰,一位才智过人的女子,放弃了安稳幸福的生活,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最后英勇就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样令人潸然泪下的事迹数不胜数。
离开博物馆后,红色调研小队马不停蹄赶往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遗迹。光是盘山公路就消耗了大半时间,可见此地地势之险要。登上黄洋界,巍峨山脉尽收眼底,队员们的头顶时不时飘过大块大块的云朵,连正午最猛烈的阳光也无法将其穿透。红军在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便是黄洋界哨口,“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万仞峭壁和千万气象为其提供天然的保护衣。当年红军以两个连的兵力抵挡住国军四个团的进攻,“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用这首词歌颂当年英勇奋战的红军,喜悦之情跃然纸上。队员们站在炮台旁,目光顺着炮管的方向延伸开去,那是红军死守的山野,同样的风景,而我们的耳边再也听不见的炮火轰鸣声。如今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战壕和哨点,难以想象当时交锋的艰难程度,顿感胜利来之不易,心底升起更多的是他们以少胜多的敬佩。
八角楼,龙江书院同样留下了红色调研小队的足迹。屋内的布置十分简朴,略显潮湿昏暗的房间内仅仅摆放一套旧桌椅和一张床。队员们透过穿越时光的窗户感受毛主席在八角楼点燃的灯光,走过龙江书院的大厅重温朱毛会师的艰辛历程。亲临这些历史场景,让队员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红色调研小队来到井冈山研学,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也是为了继承优秀革命传统、把红色基因发扬出去。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井冈山早期领导人王佐的后人,王生茂先生,古稀之年仍在发挥余热,积极宣传井冈山历史,用行动向后人传递井冈山精神,继承发扬光荣传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做出一点成绩,以实际行动来展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亲切厚爱!”老先生说出这句话时精神矍铄,队员们也将老先生对当代青年人的期望谨记于心。
以史为鉴,以史明志,队员们纷纷表示,时代青年应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勤奋学习,砥砺前行,真正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27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