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进小镇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加深历史责任感、人生信念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小镇说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学习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于2021年7月19日-21日在巴中市南江县关门镇开展了传承红色系列活动。
7月19日上午,实践团队队员带领同学们观看“红领巾爱学习——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网上主题队课开启系列课程。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这精神支撑着中国共产党突破险境,绝处逢生,直至今日成为东方强国。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所理解的红色精神,课堂讲述人也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红色精神,它是多种革命精神,是军民团结的井冈山精神,是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也是两弹一星中自力更生、勇攀科学高峰的无畏精神,通过具象化的讲解让同学们对红色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课堂上,实践团队队员给同学们分享了红色故事——小兵张嘎与朱德的扁担。在小兵张嘎的故事中,张嘎作为一名小小侦察兵,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秘密任务,攻打岗楼和八路军里应外合,成功攻下城楼。讲述同龄人张嘎的故事,向同学们传递这种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小八路精神。在朱德的扁担故事中,朱德和战士们忍受艰难的革命战争环境,艰苦奋斗、同甘共苦,展现出一种可贵的顽强不屈精神。朱德的故事让同学们明白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创造不了的人间奇迹。志愿者开展爱国知识竞答,激发了关门镇青年爱国热情,引导同学们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19日下午,队员们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党史教育片“那年那兔那些事”,跟着那兔学党史——解放全中国。动漫所传达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看待是非善恶,无声无息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用动漫的形式来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亿万人民艰苦奋斗历程,加深了同学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课堂结束之时,留下课后问题:作为当代社会的少先队员,同学们现在应该怎么做?让同学们思考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和实践红色精神。
7月20日上午,小镇说实践团队携礼品前去拜访了抗美援朝老兵郑爷爷,郑爷爷同队员们回忆了历历在目的抗美援朝经历。1950年,郑爷爷参军,还没有完成新兵学习期就被派送到了朝鲜战场,在彭德怀将军手下当一名通信兵;当补给线大桥被打断,粮食运输不过来时,郑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只能吃草皮、吃烂洋芋、吃皮鞋底,尽管如此,还是有高兴的时候,过年时可以吃一两牛肉;上甘岭之战时,郑爷爷告诉志愿者战场上子弹横飞,郑爷爷也在本次战役中身受重伤,胸部中弹,所幸被银元挡住但也因此重金属中毒,是彭德怀将军背着郑爷爷送到鸭绿江的医院,才得以保住性命。
郑爷爷是无数抗战战士中普通的一员,但在当年正是有无数个郑爷爷这样的战士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换取如今的幸福美满生活。
郑爷爷是那个时代的英雄,而今,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也涌现了无数英雄,听完郑爷爷的故事后,实践团队去到了广播站宣讲脱贫攻坚党史。通过广播的形式向小镇居民宣传“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向每一位居民普及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7月21日上午,小镇说实践团队开展了“引领红色”课堂。队员们和同学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你要问我祖国是什么,我可以高兴地告诉你……”。每人的手中握着一面五星红旗,朗读的声音整齐洪亮,铿锵有力,营造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紧接着志愿者和同学们一起歌唱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激荡起大家心中对党和国家浓烈的热爱之情。
《山歌》电影展示了大山里艰苦的扶贫之路,让同学们知道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扶贫人的接力奋斗和辛勤付出,而电影里的赵琳和何斌,正是所有扶贫人的美丽缩影,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书写扶贫、用爱心播种希望,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课后,实践团队组织同学们在操场做团队作战小游戏,交叉牵手解扣、过草地、送鸡毛信,将团队精神融入到小游戏中,在做小游戏得到磨炼的同时,激发同学们爱党爱国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精神的种子撒播进同学们的心中。
通过“红色”学习,其目的在于告诉同学们今天和平富裕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理应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弘扬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讯员黄润 吴浩斌 罗悦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20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