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 淮南 7月24日电(通讯员 杨旭东 田玉 李沈烈青)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党史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19日至22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泾县开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家风文化、感受中医文化、践行志愿文化等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瞻仰红色遗址,弘扬红色文化
19日,实践团开赴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云岭镇新四军旧址进行学习调研。在王稼祥故居纪念馆,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王稼祥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特别是在我党重大历史转折点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王稼祥同志是遵义会议与会人员,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第一人。在参观中,队员们无一不被王稼祥同志坚持真理、立党为公的崇高革命品德和优良作风感动和鼓舞。在新四军旧址纪念馆里,实践团成员跟随着讲解员的解说,观摩着博物馆中的文物、史料,从新四军的建立到军部主要机关职能的分责,从“皖南事变”到新四军的再度辉煌,英勇抗日的革命先人,铁打的新四军精神。历史的每一页都在同学们眼前翻过,青春的脸庞上也洋溢出对前辈先人的敬仰。看着玻璃墙内锈迹斑斑的枪支,粗糙简陋的生活用品,阅读着一篇篇翔实的史料,聆听着他们的故事,历史长河中“听党指挥、坚定信念;坚忍不拔、英勇果敢;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内外团结、众志成城;步调一致、纪律严明”的新四军精神,愈发鲜明。
所谓红色文化,就是先烈们用血肉之躯堆砌出来的信仰,传承红色文化是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最大的尊重,而弘扬红色文化更是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不可推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品读家风故事,传承家风文化
20日,实践团走访街头巷尾,参观家族祠堂,深入挖掘家风文化的独特价值。走访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查济祠堂建立的“义赈”、“义学”、“义葬”的“三义”制度,通过祠堂建立道德教化体制,订立祠规祖训,以家规约束族人行为,并以此维护社会稳定。在泾县家风馆,同学们了解了万巨、董杰等泾县历代先贤的家风故事,不仅如此,近年来在泾县涌现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安徽好人”不胜枚举。家风馆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生动的诠释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从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到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良好的家风文化孕育出端正向上的社会风貌。通过走访和参观,队员们真切体悟到搞好家庭建设,端正家庭成员品行,明确作风正派、诚实友善的家风导向,对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不可或缺的。他山之石可攻玉,泾县注重家风建设的良好传统亦可在当今社会上广泛弘扬。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不能局限于一个家族,一个地区,文化的瑰宝应该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家风馆一行结束,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身体力行,从点滴小事做起,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用行动讲好我们这一代的家风故事!
寻访赤脚医生,感受中医文化
20日,实践团拜访了“存仁堂中医”刘宏志,其药铺设在一座清朝民居里,高高的药屉层层叠叠,蔚为壮观。老中医刘宏志先生十分热情,在知晓来意后,他拉着实践队员们坐下,开始娓娓道来自己的求医经历。刘宏志先生毕业后就在家务农,闲暇时便读读书,他最喜欢的便是医书。“每次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会去问我们这儿的老药剂师查振荣,查全秋。”老先生提到前辈,依旧难掩眼中的景仰之情。“我们这儿的士坤王少甫也是著名的中医,他每次来我们查济出诊,我都会跟着他去实践学习。”正是这种乐学又善于讨教的态度,让刘宏志老先生的医术日渐精进。1969年,农村广泛推进合作医疗制度,当时村里有位名医叫王豹,每当其他人都去昌桥看电影时,刘宏志先生都会留下来陪老师谈心,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先生说,“越是资质平平的人,越要踏实前进,才能做出一番事业。”简单朴素的一句话贯彻了老先生的一生,着实令人钦佩。
走访时正是夏日炎炎,老先生告诉实践队员们,要顺应时节调整作息,更要调整好心态,中医讲究的就是人与自然的一体。“我自己能体会病中之苦,所以我更要用手中的一根针,一把草去帮助别人。”刘宏志先生的一言一行中无不透露着医者仁心。老先生曾遏制住当地疟疾的扩散,还陆续创新开发出了兰梦枕,集古方药酒,流锦香囊等,荣誉等身却不以为然,实乃我辈之典范。
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瑰丽的明珠,吾辈青年应当铭记好中医先人,讲好中医故事,弘扬好中医文化,让这颗明珠愈发璀璨。
传递人文关怀,践行志愿文化
20-21日,实践团队来到泾县查济小学,给30余名孩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暑期系列微课。实践队员们精心备课,认真授课,旨在补充乡村学校缺乏的绘画、音乐、舞蹈、剪纸、书法、演讲、象棋、科普小实验等课程以及趣味互动游戏,以此激发乡村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促进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次见面,志愿者和孩子们以游戏和表演节目的形式相互认识,打破了生疏,营造了和谐热闹的欢乐氛围。破冰游戏后,孩子们不再腼腆害羞,全身心地参与到系列微课中来,整个活动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对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们充满了好奇,积极主动的配合志愿者们的指挥,积极地向志愿者们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在支教活动过程中,每一次面对困难,每一次的积极应对,队员们都有获得感;每一次站上讲台,每一次的你问我答,队员们都有幸福感;每一次的相互鼓励,每一次的嘘寒问暖,队员们都有安全感。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发放了书包、铅笔、尺子等文具用品和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篮球等体育用品,并与留守儿童开展了“结对子”,为后期的网络支教做好准备工作,以期给予留守儿童更多陪伴与辅导,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
志愿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但是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孩子们脸上快乐的笑容。我辈青年应当勇于下乡,乐于下乡,用行动传递人文关怀,弘扬和践行这种无私的志愿文化。
此次“泾县之行”的暑期实践,时间虽短,却收获满满。每位队员都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队员们感受到了炙热灼烈的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的家风文化,淡泊似水的中医文化,更有无私博爱的志愿文化。学好党史,更要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以绝不动摇的信念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7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