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扬州7月27日电(通讯员 尹伊君)寻访文化遗迹,延续工匠精神,助力时代征程,2021年7月15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运河小镇看振兴”小分队前往了江苏省扬州市邵伯古镇,走访了一家传承四代的百年老店——章源兴秤店,了解其制秤工艺的历史以及其背后蕴涵的匠心。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随意翻开历史泛黄的长卷,经年岁月中,无数古器在先人的智慧发明下与岁月磨合,早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符号。而今,神话被写成了诗,历史被唱成了歌,而这些象征着历史的器具亦被蒙上了灰尘,在喧闹中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渐成为老一辈人的独家记忆。
即将失传的衡器——木杆秤。
青石古巷,低檐窄门的邵伯老街里,葱郁攀折的藤蔓沿屋顶而倾,叶间盛满了夏日炙阳的蓬勃。微风间,粼粼地抖落了一地的斑驳,连带着老街厚重的底蕴扑面而来。我们就这样“闯入”了一家传承四代的百年老店——章源兴秤店。
“轻重得宜一丝不苟,大权在握两钮关心”
还未进门,远远便瞧见了这幅对联。我们才了解到,这是现在的当家人章小泉的父辈所题。在许多老行当消亡的今天,百年老店“章源兴秤店”第四代传人章小泉依旧守护着这十多平米的店铺。章父(章臣永)回忆说,做秤的手艺是他父亲传给他的,“那时我只有15岁,到小泉接班,差不多60多年了。”在那个年代,章父家里有七个孩子,他每天可打磨三四杆秤,几乎每天都一销而空,就靠卖秤钱将孩子们都抚养成人。十几年前,下岗后的章小泉接手店铺,父亲章臣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教诲深深地刻入他的匠人骨中。
随着章师傅走进店里,入目即是破旧拥挤,堆满杆秤、铅笔盒的工作台。店内墙上挂着秤杆,贴满了老照片,这间二十见方店面充满了年代感的气息。许多大大小小的老秤,散布在小店的各个角落,散发着百年的韵味。每一杆秤都像是一个纪念品,向来往的人们无声地讲述着“章源兴老秤”的漫长历史。
“做秤是件苦差事。”
只见章师傅熟练地打开收音机,今日的新闻联播伴随着阵阵蝉鸣,萦绕耳畔。他用黝黑的双手拿起四方桌上的印铜说:“这个铜皮,我都是在泰兴买,每斤能便宜好几块,七八斤就是好几十块。”铜皮在称东西的时候是不起作用的,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美观,可是就是这个小东西也要七八道工序。做秤、刨木、打磨、包铜管、定叨口、定星位、验砝码……做简精难,而在这些工序中水磨是不可或缺地一部分,由于秤对精度的高要求,需要通过水磨来将杆表面磨滑。在冬天的时候,不得不把手放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完成打磨,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但恰恰是因为这种一丝不苟,才能有好秤的诞生。
“不识秤花,难以当家”
在过去,秤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能看得懂“秤”是一家之主必备的一项技能。要说这木杆秤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秤杆上的小圆点叫“秤星”,是秤的计量单位,一共13个,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星宿。“秤星全部是手工标,秤杆也是自己做的。”章爷爷告诉我们钉秤花的每一步都需要制作者精心计算,从划线到钻孔、钻眼再到最后的镶银丝,全凭手艺、一气呵成,若有哪一步不走心,便会影响杆秤整体的公平性。
章师傅指着秤星里的第一颗星说这叫“定盘星”,是秤平衡时的悬点,一把秤的好坏就得看这“定盘星”的位置。交谈中,我们无意发现“秤星”的颜色大多都是白色,章师傅向我们解释做秤这行业,讲究的是良心,最忌讳的就是做黑心生意。
虽然章师傅每天只能做出两杆称,但这样几十块钱的一杆秤,有时很长一段时间也卖不出一杆。年已退休的章师傅其实并不会整日呆在秤店里,此时此刻,制秤不仅只是过活的手艺,更像是往后岁月里从自家宅院到底檐窄门的独家逸趣,摸摸秤,过过瘾。
“现在没人做了,没人愿意做了。”问及手艺的传承,章师傅半是遗憾,半是释然:“现在没人做了,没人愿意做了。”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手工秤会被更精确的电子秤淘汰是难免的趋势,杆秤制作技艺的文化逐渐被人忽视。也许没有传承人是一种遗憾,但秤文化不会埋没于电子秤的红色数字下,它总会留存在一些人的心中久久不散。
秤杆一横、秤钩一弯、秤砣一坠,这一把把木秤衡量的不仅是物品的轻重,还是一颗颗人心。秤盘之上承载的是文化,是岁月,是四代人的故事和精神依托。
打磨秤杆,打磨的不仅是工匠人的手艺,更是这浮华世界里难耐的寂静岁月。章源兴的制秤工艺不知还能在流传几时,又或者会以其他的方式再次展现在后人的面前。但不管怎样,老人仍旧坚持着,轻重得宜,两钮关心。一方称店,大显天地。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工匠精神”源远流长,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延绵至今,生生不息。古《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考工记解》亦云:“舜防时,已陶渔矣,必至虞时,瓦器愈精好也”,适逢当今盛世,章世四代坚守本心,做好“工匠精神”的传承人。
我们去传承的不只是工艺流程,更多的还是“工匠精神”四字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文化意义。习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随着改革开放日益进步,“十四五”规划也悄然而至,这是一份新的考卷,需要更多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进步发光发热!
小小木杆秤,四代匠人心。而今,我们需要这样一批恪尽职守的匠人,用他们在自己领域的工匠精神去感染,引导别的领域,为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匠人,需要匠心,在浩浩时间长河里,这些必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0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