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寻找华南教育历史根脉,追忆抗日烽火岁月,广东海洋大学“战火书生”实践队前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7月19日,实践团队前往抵达位于坪石老街的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研究院旧址——广同会馆和图书馆旧址——定友图书馆,在旧址进行参观学习、调研和采访活动。
实践团队一行前往广同会馆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实践前期的文献资料查阅、在广同会馆的实地考察和对周边有关群众的走访问询,团队了解到广同会馆始建于明清时期,在坪石老街经商的各地商帮、行会为维护各自同行同乡的经济利益,沟通商情,纷纷在老街建立起有组织、有章程的同业会馆,即广同会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中山大学为了躲避战火的纷飞进行的北迁,将校本部的研究院办学地址定于广同会馆,就此开展了一段学术抗战、知识报国的抗战史和华南教育历史。
在与居民的采访交谈中,团队成员得知在2006年国立中山大学的旧址被洪水冲毁,遗址的原貌已不复存在,现今保留的建筑是在后人讲述的基础上修葺完善的。队员询问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的这段时光对坪石当地有什么影响时,当地居民谈到:“据老一辈的人传下来的故事,当时因为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的选址定于坪石老街,让坪石老街上出现了空前的繁华,学生老师们就在沿着武江边用竹子茅草搭起了校舍,环境和条件都十分艰苦,但是还是走出了很多的知识分子,并且在日后的抗战和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许多的贡献。”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定友图书馆。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所在地为战时中山大学校本部图书馆所在地,并在旧址的基础上进行翻建翻修。团队成员通过对图书馆现有文献的查阅和图书馆资料纪录片的观看中了解到杜定友先生作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卓越的开拓者、中国图书馆学集大成者,为中国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史记资料和杜定友先生的纪录片对图书馆进行对比调研时团队成员发现,杜定友先生一辈子专注于分类法的研究,杜式分类法、汉字形位排检法等至今仍被图书馆采用。
团队队员在对馆内书籍、文献和画册的查阅中得知,在战时中山大学校本部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仅满足了国立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学术知识方面的需要,同时也为当地的群众百姓提供了一个获取知识的渠道,间接影响了当地知识文化的发展。在对馆内工作人员的采访中问及,如今定友图书馆的修善和加大投入所带来的积极响应时,工作人员这样说到:“定友图书馆的完善和投入的加大,为前来研学调研的学子和当地群众百姓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知识阅读平台和当地这段华南教育历史红色文化的学习平台,当地的学生们主动前来学习研学的热情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团队成员结合了对广同会馆和定友图书馆的实践调研考察,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队员们带着实践所收获的内容来到坪石镇老街社区居民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与居委书记面对面交流,对于坪石老街现有的广同会馆和定有图书馆这两个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发展建设和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会谈。
当队员问及当地群众对于华南教育历史的了解情况和这段历史的普及程度时,书记表示坪石老街作为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的所在地,有着十分悠久、厚重的历史岁月,但是当地群众对这段红色历史故事的了解程度、学习这段历史的意识和认同感依然有待提高,依然需要大力发展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以此将发生在坪石的这段华南教育历史和红色抗战史大力的普及于广大人民群众。
队员提到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对中小学生长远发展的意义时,书记说到:“由过去到现在中山大学一直以来作为广东省教育的最高学府,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教育地位,加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和普及推广此段华南教育历史和学术抗战、知识报国的红色抗战史,有利于让当地的中小学生从小对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未来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树立起向着中山大学这个广东省内的最高学府不断的努力和奋斗的目标,赓续国立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时师生的红色爱国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
书记的一番讲话让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恍然大悟,受益匪浅,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肩上所担负的重任。
经过对广同会馆和定友图书馆两个国立中山大学办学旧址的实践调研,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国立中山大学于坪石老街办学的历史故事和对当地所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深刻领会了华南教育历史和学术抗战、知识报国红色历史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认识到了加强对这段历史的宣传和相关研学课程方面的工作推进对当地中小学生以及外界前来研学学习人士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利于推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的发展和当地群众对这段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07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