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学院 作者:刘思佳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

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松兴屯村成立了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流转土地1600亩,建成了900亩的鲜食葡萄大棚,700亩的高温果蔬大棚,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今天早上6点半开始,青马实践团队在徐叔叔的带领下开始参观圣女果大棚,种植户们正在温室大棚里采摘第一茬圣女果,发展温室大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而这些忙碌的身影也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景。棚外的农作物还未返青,大棚里已经是一派生机盎然,一串串红灯笼似的圣女果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几名工人正戴着手套麻利地采摘,据棚内村民们的讲述,今年气温高,圣女果成熟早,在市场上的销路也广,供不应求。这些产业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指导,农户经营,贫困户参与的形式,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也为巩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接着,我们在沈总和李昊哥的带领下去了苹果园,7月底松兴屯中荷苹果园已是硕果累累,沃野飘香,2019年5月才从荷兰引进种植的苹果树上已经结满了果实。为了苹果的品质,技术人员早已将其剪枝,压枝,有的将其包裹,采用荷兰技术水肥一体化种植苹果,大大提高了苹果的色泽,糖度,并将优果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内一般果实百分之三十的优果率,最后,我们问到合作社管理制度时,沈总骄傲的说到,“村社合一”是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的关键。领导班子带领全村村民共同奋斗,所有工作全面公开,让全村老百姓满意。结束后,我们感慨万千,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邻村应向松兴屯学习,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才能更好的继续发展,脱贫致富。

下午在合作社二楼会议厅里,刘力扬向村两委讲解如何创建公众号及其运营,通过ppt以及当场演示秀米的方式清晰的展现给村委领导们。

之后我们在合作社采访了徐主任。徐主任给我们讲解了松兴屯以前的历史。以前的松兴屯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民房破旧不堪,杂草丛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村旁一条臭水沟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村里孩子上学走10多里路,全靠家里老人来接送。而如今的松兴屯村今非昔比,家家户户过上了小康生活。父老乡亲们交口称赞,感谢徐林收为首的村“两委”带领大家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徐主任又介绍了松兴屯的工作模式:政务大小全部公示公开,领导干部们吃亏在前享福在后,一直以为百姓服务,先让百姓满意为做事标准,有活共同干,分工不分家。正是松兴屯党委领导们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才带领了村民们走向现在的美好富足生活。

傍晚我们来到了松兴屯党群服务中心拔草,我们一边聊天,一边除草,感到很兴奋。由于蹲在地上太久感觉腿有点麻木,当我站起来活动筋骨的时候,忽然发现,大家都在认真的清除杂草,这种认真仔细的氛围真的很让人感动。

最后我们在社区服务中心前的乡村舞台上和了影,大家摆出各种搞笑的姿势,大声笑着,这种青春氛围渲染了傍晚的天空。通过今天一天的走访参观和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也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努力,借此激励自己,突破自我,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00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中文系赴河南省博物院开展实践周活动

中文系赴河南省博物院开展实践周活动本报讯11月10日,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19级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去河南博物院进行实践周活动。经过本次实践,同学……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旅途--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 潘情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中文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4月2日,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教学楼2-402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翻译教研室主任王鑫主持,翻译教研室全体无课教…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乡、焦作开展专升本招生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升本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专科毕业生报考,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前往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焦…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最新发布

山东理工大学”E路先行社会实践团“参观走访沂源县烈士陵园
7月26日,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路先行”实践团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实践团来到烈士陵园、胜利山公园进行参观与学习。通过参观感受,实践团成员体会到革命老前辈在沂蒙土地上的心酸奋斗史。感…
学习丁老精神,启航新征程
学习丁老精神,启航新征程——“领航星”文化支教实践队开班仪式“领航星”文化支教实践队和谢鸡中学于2021年07月26日在山顶球场举行了2021年谢鸡中学丁颖文化夏令营开营仪式。该会议由谢鸡中学的副校长主持。在…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松兴屯村成立了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流转土地1600亩,建成了900亩的鲜食葡萄大棚,700亩的高温果蔬大棚,大力发展休闲…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松兴屯村成立了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流转土地1600亩,建成了900亩的鲜食葡萄大棚,700亩的高温果蔬大棚,大力发展休闲…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松兴屯村成立了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流转土地1600亩,建成了900亩的鲜食葡萄大棚,700亩的高温果蔬大棚,大力发展休闲…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松兴屯村成立了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流转土地1600亩,建成了900亩的鲜食葡萄大棚,700亩的高温果蔬大棚,大力发展休闲…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松兴屯村成立了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流转土地1600亩,建成了900亩的鲜食葡萄大棚,700亩的高温果蔬大棚,大力发展休闲…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
“青马学子讲党史,薪火相传担使命”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日志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松兴屯村成立了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流转土地1600亩,建成了900亩的鲜食葡萄大棚,700亩的高温果蔬大棚,大力发展休闲…
发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为响应国家、学校号召,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向社会展示河工大学子优秀的精神面貌,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薪火相传实践小队成员于7月9日前往河南省新乡市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历史博物馆展开社会实…
中国医生
随着电影《中国医生》的上映,许多在疫情期间奔赴前线、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的医护人员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获得无数人的爱戴。武汉疫情爆发后,无数医疗工作者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生命危险自愿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