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武汉7月23日电(通讯员 杨彤彤)7月23日西安工程大学“居安思危——后疫情时代免疫屏障构建”团队赴湖北武汉展开实践活动,到达武汉后队员们发现这里并没有在疫情过后沾沾自喜、麻痹大意!人们在出行中坚持自觉戴口罩,哪怕是在宽敞的公园里散步,绝大多数人还是保持了戴口罩的习惯。银行、邮局、燃气营业厅等场所,依然出入登记,量体温戴口罩。地铁、公交车上,更是没有人不自觉戴口罩的。戴口罩、勤洗手成了老少皆知的防疫知识。
西安工程大学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武汉革命博物馆。疫情稳定,武汉的众多博物馆也担起了记录和传承的责任,收藏抗疫物品,进行专题展览。武汉革命博物馆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到13347件抗疫物证,是收藏抗疫物证数量最多、门类最全面的博物馆,充分彰显和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在疫情期间成为社会各界及媒体最为关注的博物馆之一。
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着火神山军医的军靴、有各地医务人员签名和手绘图案的防护服、抗疫乘机纪念机票,以及呼吸机、病床等抗疫实物暂时保管在临时库房内,并已进行消杀。工作人员依然在为最新征集到的实物做整理、登记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强调要“联防联控”。为了解武汉市社区抗疫情况,实践团前往街道口社区进行调研。
据实践团采访社区居民了解到,社区工作人员除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还通过社区干部+居民共治共管、划分网格管理等管控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在党员联系群、警民联系群等线上群组里实时更新风险区情况,告知居民日常注意事项,线下在各小区放置疫情宣传小喇叭,在楼栋里张贴宣传海报等,筑牢疫情防控“三张网”,夯实社区前沿“阵地”。
街道口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通过正面引导、广泛宣传,让广大居民对疫情防控的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提高了居民的警觉性和防护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格局。
随后,实践团来到武汉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对相关人员进行访问,深入了解抗疫精神,助力后疫情时代免疫屏障构建。实践队通过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疾控中心为了科学、有序防控疫情,十分重视市民的健康宣教工作,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分别深入到机关、社区、学校、农贸市场发放,引导市民正确认识、理性对待疫情,有效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没有请战书,也没有红指印,唯有铿锵有力的誓言,道出了武汉疾控中心对抗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深入了解疫情防控物资防护服供应过程,实践团去往武汉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到防护服生产的具体操作流程,操作器具以及人员分工合作分配方式。对疫情防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疫情期间连日连夜生产的工作人员深表敬佩。
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面对抗疫一线医用防护物资紧缺的状况,奥美医疗作为一家医用纺织品公司,勇担责任,踊跃响应政府号召、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在疫情防控初期,公司供应了全省2/3的N95口罩、2/5的医用外科口罩,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医疗废物处理被视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那这些医疗废物是如何进行安全处置的?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被集中收治在各大定点医院,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不少医疗废物,这些医疗废物也是病毒的传染源,所以对其处置工作也很重要。
实践团最后参观访问武汉汉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运营的武汉市有害废物焚烧处置中心——疫情前武汉市唯一具备资质处理医疗废物的专业机构。通过向工作人员了解得知,按照国家和省疾控部门的要求,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置标准,使用黄色收集袋封存医疗废物,喷洒消毒液,并与转运单位随时沟通,及时转运。在转运途中转运人员十分辛苦,可以说,除了医护人员,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群体之一。转运车抵达武汉市各个医院,收集着每个医院印有医疗废物标识、装满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桶,这些垃圾桶已经经过院方消毒,整齐摆放在医废暂存处。转运人员下车放下汽车尾板,将车厢里已经清洗、消毒后的空桶卸下;再将装满医废的垃圾桶两个一摞依次用手推进车厢内。这些医疗废物装车后,不做任何停留,直接投入热解气化炉的投料系统,进入投料钭,通过提升吊机投入热解气化炉内。进入焚烧炉后,医疗废物经过1000多度的高温,焚烧16小时左右,最终达到无害化处理。
正因为有这些最“最可爱的”人在,才能够早日打胜这场“硬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00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