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寄托深情哀思
清晨,实践队员集体瞻仰了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向革命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队员们从烟家岭山底登上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平台共有228级青石台阶,它们每一块都代表着创建华阳苏区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洋县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228位先烈用他们的鲜血铺平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他们是如今国强民富的真正基石。纪念碑矗立于石台之上,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苍翠的松柏傲然屹立,一切都显得无比静谧肃穆。但是瞻仰的人们和碑前的鲜花却是祖国将他们深深铭记的最佳印证,虽然战火早已熄灭,但他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守护着梦寐以求的国度。环顾三面228名烈士名录,队员们仿佛在此刻跨越了时空的隔阂,那些年轻与成熟面孔慢慢浮现于我们的识海,他们不回头得走向销烟深处,虽是前方未知,但却无比毅然。队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鞠躬致敬,似是一段错位时空在队员与烈士间出现,我们两两相望,烈士们在过去为国家的今天筑基,而我们将接过他们的旗帜,为国家未来奠基。正是因为前辈的付出和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平安和幸福,你们看,这盛世,不负所托,国富民强,山河无恙,如你们所愿。革命烈士的肉体早已泯灭,但他们的精神永不消逝,激励后人铁心向党,铁肩担当,铁骨奉献,为祖国的富强奉献自己的光辉。
图为实践队员瞻仰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
心怀敬意,实践队员雨中步行跋涉3公里来到座落于红石窑的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徐海东大将端庄肃穆的塑像让队员们深深感受到这是一支传奇的部队。“只有参加红军,才有饱饭吃!”“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分给贫困百姓”,青砖黑瓦下的雪白院墙上,一条条苍劲有力的黑色大字标语,把队员们带回到红军在此战斗、带领穷苦百姓翻身作主人的峥嵘岁月。余家大院,曾是风格独特的地主庄园,在红军到来之际,余姓地主连夜逃走,红二十五军便把司令部驻扎于此。古朴的大院由多个展厅组成。展馆内制作了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三位指战员的蜡像,实践队员们认真仔细的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眼前重现着86年前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看着巾帼英雄彭三全事迹,领略受尽苦难却丝毫不减革命斗志。彭三全烈士牺牲时仅19岁,跟实践队员一样的年纪,队员们不免心生敬仰。看着展陈红军曾使用过的步枪、水壶、垫肩、木柄战刀、书写的标语等物品,队员们的思绪回到86年前,红军革命的艰苦旅程完全依靠他们心中崇高的信仰在支撑着他们。在党的坚决领导下,红二十五军北上西征,打乱反动派对中央红军的围剿部署,成为一支最先完成长征的年轻传奇之师。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却很少有战士年龄超过18岁,通过展馆了解,部队内很多少年亲眼看见自己的亲友被反动派杀害,他们也因此坚定的跟着队伍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实践团队参观学习后一致的认可,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它能在百年前救国于危难,也能在今朝引领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参观完毕后在大院门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和庄严的入党誓词,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队师生雨中重温入党誓词
坚定理想信念,继续砥砺前行
孔子曰:逝者如逝夫,不舍昼夜。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红色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为新中国牺牲的先烈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战争的销烟早已消散,但爱党,爱国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红色旧址,虽然路途有些劳累,但队员们纷纷表示这点苦与当年的革命战士吃得苦相比算不了什么。在新时期,青年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以先辈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时光漫漫,许多往事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是从红色教育里激发出来的坚定永远跟党走信念将永远铭记在心中。
图为实践队员在徐海东大将雕塑前合影
雨中红色之行,心间坚定信念。前辈风骨永存,青年志在担当。雨中的红色教育之行,让队员们凝聚了力量,焕发了干劲。在新时期实践队员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永葆活力,切实把红色教育的收获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成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87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