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知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听非遗音,走振兴路——“踏红色非遗热土,筑乡村振兴梦想”赴台州市三门县暑期实践团
百年征程岁月如歌,今朝华诞风华正茂。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为探寻国家乡村发展新道路,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踏红色非遗热土,筑乡村振兴梦想”暑期社会实践分队”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亭旁镇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活动。在实地调研中深入了解并发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探索设计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旅游路线。
据了解,该团队将当地的红色和非遗文化作为着力点,利用专业所学,对当地的旅游产业特点、宣传方式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并设计出特色旅游路线。同时,后期也会以亭旁特色旅游发展的经验为材料,进行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并转化为相应的学术成果,为更多的乡村旅游发展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守护非遗,聆听历史。
实践团在团委书记和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杨氏祠堂和杨家板龙。庄严肃穆的杨氏祠堂内,摆放着精美的杨家板龙的龙头。杨家板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了解杨家板龙的传承历史,团队对其继承人进行了采访。据悉,杨家板龙起源于早年两位老者想在正月十四这天举办活动以娱乐大众的想法。壮观的板龙造形,丰富的色彩搭配,美好的文字祝愿在每年正月十四这天共同为亭旁人民带来欢乐与温馨。此外,实践团还与一位杨家奶奶进行了关于当地特色的杨氏祭冬的访谈。奶奶对于实践团的到来感到十分高兴。她说当地的人民还未能将自己的特色文化,将祖先的智慧和心血很好地进行宣传以展示给更多的人。因此奶奶希望实践团的到来能够帮助当地的文化真正地走出亭旁,进入大众的视野。
用手艺雕刻时光,以匠心传承文化。
在书记的接洽下,团队成员有幸在作为“亭旁红色旅游金名片”的1928文化街区中欣赏极具文化特色的上鲍木偶戏演出“夫妻双双看花灯”,并与表演者鲍思当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鲍思当骄傲地展示了非遗证明以及大量的证书。同时,他提到自己18岁的孙女也正在学习此项技艺,希望祖孙二人能够共同将此技艺传承发扬。从他们的身上能够看到了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不曾泯灭的初心。
访亭旁教育基地,探红色初心之旅
自1921年起,红色文化的火焰便在华夏大地上燃起,直至今日,那段峥嵘岁月依旧有迹可循。1928年,在包定、叶信庄等革命先烈的带领下,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亭旁起义,也建立起了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三门县依托于亭旁起义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强红色文化指引,高质高标打造出“浙江红旗第一飘”党性教育基地。同时,亭旁镇还在原有基础上修缮亭旁起义指挥部旧址、亭旁暴动誓师地旧址、亭旁起义遗址、千年重阳木、包定烈士及黄豹山包定塑像、亭旁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谷仓岭头会议旧址、虎陇头阻击战纪念地旧址和南溪历史传统博物馆等红色资源,以本色还原历史,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红色起义生态圈”。在导游的带领下,实践团悉心聆听了亭旁起义的详细过程,参观了亭旁起义纪念碑、亭旁起义纪念馆、浙江红色地名馆以及著名革命先烈包定的故居。
寻访岙楼,助力振兴
接着,实践团来到了最后一站——-岙楼村。据相关人士描述,岙楼村的红色主题餐厅是前来旅行和研学之人的绝佳去处,无论是红色物件展示台和壁画,还是特色民宿、红色基地都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都是具备强大发展潜力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最后,实践团就当地的发展问题分别对岙楼村村长以及前来参观的文旅局局长进行了采访。村长分享了岙楼村的发展历史及往年的政策扶持,并讲述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将岙楼村打造成能够吸引多个年龄段受众的著名景点。局长也陈述了他们的建设方案,希望未来岙楼村的旅游业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同时,成员们也就自身在实地调研中的感受提出对于岙楼村未来发展的建议。双方就此进行的深入探讨,这也为特色旅游路线的设计进一步提供了方向。
在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过程中,浙商大的实践团成员们都受益匪浅,感悟颇多。实践团将以亭旁镇红色非遗相结合的特色旅游发展路线为模板,探寻出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为农村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82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