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社会上总有一种声音,将大学比作象牙塔,似乎大学是一个脱离了社会,只在高墙内研究一些飘渺的知识,对外界的基层一无所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在走进基础,深入社会,积极的与社会沟通,向实际生产中学习。本次,我也通过电气工程学院暑期实践的机会,前往五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参观学习。
本次暑假调研由电气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李练兵教授,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志坤,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王素丹,辅导员郭嘉、赵永宪老师带队,我们来到五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展开实践,基于校园所学知识,我们进行企业了解,工程实训,理论学习等,开拓视野,提升工程素质与综合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到了五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五岳公司创办于1987年5月。1992年首批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和轻工业部的联合认证,获得了计量器具制造、生产许可证。公司目前由77届校友却力挥为法人代表,在校友的热情接待下,我们开启了本次的学习。
在却力挥校友的热情招待下,我们前往公司同企业工人们一起就餐。即使是在企业内的餐厅,工人们也仍旧没有放松,他们讨论的仍然是电子衡器的改进,如此认真的态度,抓住点滴时间进行探索的方法着实令我感到震惊,我认为如果企业有了如此的认真态度,创新意识,定能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通过后续对企业的了解,这也得到了证明。
早饭结束后便是对企业的正式了解,首先由却力挥校友向我们介绍企业发展情况,最早由却力挥校友等人毕业后响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投身于国家衡器发展的事业中。初期,由于技术缺乏,数据不足等原因,遭受的许多挫折,几位前辈一起从向国外的技术模仿一路走来,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家领先的衡器公司。接着由公司的连总监向我们介绍公司现在的主要方向与成绩,通过总监的描述我们了解到公司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技术,电子衡器创新以及最新的电子衡器系统的完善,目前电子衡器的制作已经从对其他国家技术的模仿转变为了自主领跑研究,其研制产品已经销往全球19国,取得了很好反馈。通过两位前辈的讲述,联想到河工勤慎公忠的校训,我也不禁感到河工的的积淀就是由众多如同却校友一般的学长创造的,虽前路未卜但心向往之。
之后我们就前往车间进行工程实训。工程实训首先就是焊接练习,进行电子元件的焊接与焊接效果检验。向师傅学习不同焊枪的用法,体验产品级的焊接是如何炼成的,接着又体验了传感器的检验,跟随师父学习传感器的检验的方法,调试与注意事项,在体验中传感器的重量,测试的难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种方法的创新都是由前辈进行多次实验模拟,尽力欢迎现实创造的,为保证电子衡器的质量,每一个传感器的检验都至关重要的,而师傅们一丝不苟的检测,认真负责的态度都让我感到震撼,虽工作辛苦,但是没有人感到厌倦,所有人都在为了企业的未来和个人的价值而奋斗。
第一天的访问结束,第二天更让人期待。第二天为深入工厂的生产环节进行实地考察。工厂内部充满钢筋铁轨与传感器,经过工人介绍了解到这里包含原料的处理,衡器的生产,检验等各方面的车间,车间设施一应俱全,在师傅的引导下,我们进行了解到虽然有着模拟的衡器检验措施(昨天见到的),但是为保证最贴合实际情况的质量可以过关,仍然要在铁轨上做实际测试,以免在实际生产中造成损害,公司生产的电子衡器主要用于为路过的火车称重,因此不能有丝毫不安全性,必须保持严谨。随后却总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们思考,在他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曾经“如何缩减两个传感器之间的巨大电流”使得却总和他的团队无比为难,但是在团队利用大学知识做出众多实验后,最终得以克服。随后其又讲到目前公司的难处,当下公司很少能够补充高校毕业生等人才,总是面临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因此期望可以从高校收获更多的人才。通过在新闻中的了解,我认识到缺乏人才是国内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通病,由于行业小众,哪怕企业给出极其优厚的条件,仍然面临缺乏人才的难题,希望可以通过我们本次实践,将更多的企业信息带到学校,完善就业库,实现双方的互惠。
结束了在五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调研,我们又来到了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学习,了解公司运作,工作内容等情况。由刘振宇书记等公司领导对我们表达了欢迎,在他的介绍和带领下,我们在调控中心了解了公司概况,新能源发电情况,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发电量提升,碳中和的目标也在不断靠近,且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技术的不断深入也更加便于贫困居民,为其安装光伏板,除了可以实现其家庭的自给自足,再将富于的电力卖给电网,获得一定的收入很好的助力了脱贫攻坚战。随着进一步参观,我们也在自动化机房了解到现在的高新技术,当下许多工作已经从人力转向计算机处理,随着国家的投入增加,电网更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后一起展开座谈会,刘振宇书记系统的介绍了电网的发电情况与分布,向我们讲解公司的发展规划,通过李练兵教授提问交流,双方也交谈了合作研究的意向。最终由同学们与进入公司的学长进行交流,学长也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选择与上岗经验,团队受益匪浅。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但是在企业的目标和要求都是类似的,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人才与创新的难题。在企业方面,企业的知名度,企业的实力,企业的受众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难以获取人才,特别是顶尖的人才。而在毕业生方面,一些毕业生存在着好高骛远的问题,过分的高要求导致很多的企业无法满足,望而却步。在多方面的因素下企业人才状况不容乐观。调研中的两家企业也都在提到创新问题,当下众多的科研人员都集中在高校、研究所中,从事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企业十分希望同更多高校达成合作,通过校企结合,将技术达到进一步升级,期望未来如此的问题大部分都可以得到解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76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