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袱包茶,银瓶盛水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2021年07月16日,“琼浆玉露不可及,紫笋一到喜若狂”暑假实践调研团队前往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两个区县学习了紫笋茶文化发展历史以及种茶、制茶技术。
在参观实践过程中,基地负责人向我们介绍“紫笋”之名,源于陆羽《茶经· 一之源》:“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而长兴与安吉所产茶叶,正合《茶经》所述上品之标准,故得名。
同时,负责人还带领小组成员了解了紫笋茶的相关发展历史。我国自唐至明四朝中,全国名茶多达612只,其中第一只就是顾渚紫笋茶。顾渚紫笋茶,是我国古代著名贡茶,进贡时间长达800余年。唐朝广德年间,紫笋茶深受帝王贵族的赏识,又因其数量稀少,稀罕珍贵,因此被列为贡茶之冠。
在唐武宗会昌年间,每至采茶季节之时,需动用制茶工匠千余人,采茶役工则达三万人,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故张文规诗云:“壮丹花笑金细动,传奏吴兴紫笋来”,但在这宫廷贵族们“清明日贡到”喜悦的背后,却是进贡人“驿骑鞭声去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的艰辛与悲哀。
紫笋茶受王室贵族亲睐的原因,除却其本身的数量之有限,品质之优良外,更是与其培制之严格息息相关。首先,制紫笋茶的用水必须来源于当地的金沙泉,因此也有了“顾渚茗,金沙泉”的说法,此外,其制作也需经过杀青、炒干、整形、烘焙等步骤,以达到改善茶叶的香气、提高茶水的滋味浓度的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们知晓,自清代中期后,紫笋茶逐渐衰落,以致于到了绝迹的地步,但值得庆幸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掘紫笋茶的采制技术,这一历史名茶于1978年重新走进公众视野,于1979年开始恢复试制。
通过一天的学习与实践,加深了小组成员们对于紫笋茶的认识与了解,并表示要努力学习茶文化,并将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加以传承和发扬。
通讯员:甘诗雨 赵思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68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