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今年“三下乡”的调研主要围绕广东省的一项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灰雕”展开。
受疫情影响,本次社会实践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8名队员分别在广东开平、中山、佛山和惠州进行线下实地调研,7名队员进行线上调研。几个小分队互相合作,共同发掘“灰雕”的艺术魅力,探究传统灰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之路。
开平灰雕,又称“开平灰塑”,是以经特别处理的石灰作为主要材料,用批刀作笔,经塑造和上色,将人物、雀鸟、虫鱼、瑞兽、山水、花木等造型贴雕于建筑外墙,从而形成具有立体浮雕效果的装饰物,是开平地区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因其工艺精湛、内涵丰富、保存耐久,而被大量用于建筑墙上作装饰,并成为当地百姓建造房屋必备工序之一。
7月16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中的“开平小分队”成员李嘉茵、赖博宁、郭敏琳在经过前期缜密的筹备和精心的规划后,决定于当天下午前往开平市风采堂,进行实地调研。
简介:开平风采堂,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民国3年(1914年)竣工,是开平、台山两地余姓族人为纪念他们的祖先余靖而修建的。开平风采堂由风采堂和风采楼两个主体建筑物组成,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
艺术特色:风采堂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瑰丽宏伟,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祠内各种装饰大量运用石雕、灰雕、木雕、陶塑、泥塑和铁铸等精湛的传统工艺。
风采堂与雕塑:其中,建筑上的“开平灰雕”就像风采堂建筑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民族文化之花,静静地诉说着建筑的历史沿革和人文风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队员李嘉茵、赖博宁和郭敏琳抵达风采堂后,整体参观了风采堂的建筑外貌,并被恢弘高大的建筑深深吸引,由衷地发出赞叹。队员们在风采堂的各层门楼下和建筑外墙久久驻足、抬头仰望,欣赏屋檐下那些精美的灰雕装饰工艺,领略灰雕工艺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随后,一行人对风采堂附近的游客和路人进行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内容涉及灰雕艺术的制作工艺、传承方式和创新发展方向,全面调查了解人们对灰雕艺术的了解和看法。
李嘉茵采访路人后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大多数人对灰雕了解较少,甚至不知道灰雕”,虽然灰雕在当地“随处可见”,可是却有许多当地人不知道灰雕是什么。
郭敏琳介绍道,在采访的游客中,一名广州医科大学的老师表现出对灰雕的强烈兴趣,她向队员们畅聊她所了解的和看到的灰雕。可见来这个地方游玩的游客对灰雕是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的。
非遗的传承需要时间的沉淀,点亮灰雕艺术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的一同努力,更需要我们青年人为传统灰雕工艺注入新能量、新动力、新血液。“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将持续关注灰雕工艺,发掘“灰雕”的艺术魅力,探究其传承和发展之路。保护灰雕,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60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