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完善和建设食品监管模式,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在食品监管工作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同时多个部门通过有效沟通交流,联合颁发了《关于食品企业诚信的体系建设意见》,这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食品监管行业信息化发展。为探究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食品监管问题的具体情况,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e路有“鲜”调研队的队员于7月16日来到日照市东港区走访当地线下提货点及居民,分别从消费者、第三方平台及线下提货点负责人三个角度进行调研,并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深度了解和探寻。
走访自提点,了解食品保鲜方式
7月16日,实践队员们分别去到日照市各个地区的自提点,通过对自提点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生鲜食品到消费者手中之前的储存方式及相关情况。在采访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由于生鲜产品时效性要求高,美团等第三方平台会用冷库、冷藏车、冰袋和泡沫箱等进行运输,在食品到达代收点后,代收点的工作人员负责通过电话等方式提醒消费者及时来取,以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实践队员们还发现,大部分代收点有冰箱等保鲜设备,可以最大程度保证食品的新鲜程度,但也存在部分代收点只是依靠生鲜食品所带的冰袋等保持新鲜,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这并不能实现生鲜食品的最大程度保鲜,不能确保食品质量。实践队员将调研发现的情况信息进行了详细记录,以备进一步分析与探究。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美团自提点的工作人员,了解美团派送的生鲜食品的质量问题及自提点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方式。对网购的生鲜食品到消费者手中之前的储存方式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钰瑶摄
采访消费者,了解食品网购情况
7月16日,实践队员们去到日照市当地的居民区及商户开展调研,对网上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者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生鲜食品网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相关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消费商户的采访,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生鲜食品在配送环节上多采用的是封闭货车进行配送,因为大多数消费商户存在下单金额较低、下单密集度高、商品体积小等情况,所以在配送模式上,一辆车要完成的配送商户数往往不是一家,有可能是十家或者是二十家的情况都有发生。车辆配送的商户数常常是由车辆调度所决定,调度会根据商户的下单金额、下单密集度、商圈运费费率等要素去安排车辆装载的商户数和配送线路。如果配送的商户数过多,就有可能造成司机配送晚点,晚点是产生商户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为了对生鲜食品最大程度的保鲜,第三方平台会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叶菜类容易腐烂,多数生鲜电商企业会采用透气性袋装以及箱装的方式,来防止叶菜类因遭受挤压而发生腐烂;在生鲜商品中,冷冻商品有时会因温度过高导致水分流失,不仅会造成缺斤少两的情况,而且存放的温度过高容易导致产品变质,所以,在配送冷冻商品的时候生鲜电商企业多采用的是冷藏箱货进行配送。
通过对小区居民等个体消费者的采访,实践队员了解到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情况大都比较满意,即使出现个别食品不新鲜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对商家进行反馈,消费者也可以获得退换货等相应的补偿。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食品加工店铺,采访店内工作人员加工食品所用的食材来源及网上订购食材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了解了生鲜食品网上批发时遇到的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钰瑶摄
分析现状问题,探寻食品监管未来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团队了解到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日益成熟,中国生鲜产品电商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生鲜食品的保鲜技术与方式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在高速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如库存卫生条件差,运输时不按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食品的贮运等,部分物流服务商缺乏食品安全的防护意识,从而导致食品二次污染、中毒或腐烂变质;生鲜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特别是分发派送的“最后一公里”,常因冷链条件无法保障而出现串味(非专车专运)、反复冻融(解冻后再复冻,容易产生细菌);“问题食品”仅凭经验和肉眼判断,有时甚至会畅通无阻地进入销售环节,因而有时消费者收到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时好时坏等多种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积极解决,才能使生鲜产品的电商保质保量的高速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居民小区,采访小区居民的生鲜食品网购情况及对网购生鲜食品的质量的看法,以及当出现质量问题时维权的方法。深入了解了消费者在生鲜食品网购中遇到的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钰瑶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48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