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广州的食肆大概分3种经营方式,一种是酒楼,一种是茶楼,再来一种是俗称“二厘馆”的粉面档,即“河粉”就是夹杂着“面条”而成为“二厘馆”的大众食品。
1938年,本有堪称“食在广州”之誉的广州,却被日寇侵华而变得百业凋零。有一个叫许彬的商人只好结束了酒楼的生意,在杨巷路经营“粥粉面”档。
因为以前炒粉都是用“湿炒”打芡的方法处理,有一天,生粉刚好用完,许彬要去日伪区购买,谁知日伪设卡不许通行,买不成。
此时,有一名汉奸却在店内要吃炒粉,许彬的父亲许伯畴说没有生粉炒不成,但那汉奸却以为许伯畴耍他,竟拔出手枪威胁,执意要吃。
许彬正好回来,见此,没有办法,只好进厨房烧红铁镬,加芽菜将河粉炒好,再扒上拉嫩油至熟的牛肉应付了那汉奸。
谁知那汉奸却大快朵颐,以后每晚都来光顾。那时,要挣几个钱买生粉也不容易,许彬见这种炒法被人接受,也是求之不得,于是再在工艺上下功夫,一味“干炒牛河”应运而生,还加上桂林辣椒酱,致使许彬的“粥粉面”排档一时门庭若市。
抗日战争结束后,洞天酒家率先将这种方法引入筵席单尾,这种廉价的街头小吃便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干炒牛河色泽油润亮泽、牛肉滑嫩焦香、河粉爽滑筋道、盘中干爽无汁、入口鲜香味美、配料多样丰富,其制法是先把嫩牛肉炒至半熟。然后下油,炒香芽菜及洋葱,下河粉快炒,加入酱油及熟油,最后放入牛肉炒匀。干炒牛河讲究“镬气”,必须猛火快炒。要炒匀之余,手势不能太快,不然粉会碎掉。油的分量亦必须准确控制,不然会出油不好吃。因此干炒牛河被认为是考验广东厨师炒菜技术的一大测试,手艺好坏一试便知。
应当说,干炒牛河是所有广州人共同的回忆。无论是酒店宴席,还是路边大排档,又或是一些走鬼摊位,都有它的身影。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坐在街边临时摆放的座椅上,点几份烧烤,叫几瓶啤酒,再来上一碗饱腹的干炒牛河,会是多么享受。
干炒牛河在2010年被美国《洛杉矶时报》评为2009年度十大食谱冠军。这也意味着干炒牛河这一广州老字号传统真正的走出了广州,走出了国门,受到世界各民族的喜爱。
一道简简单单的干炒牛河,满载着所有广州人的骄傲,从其充满光辉的历史里,走向了黑夜里处处冒着人间烟火气的大街小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39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