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我们邵阳学院“青春向党,奋斗强国”社会实践团志愿者来到了邵阳市黄土矿镇大湾村开展为期10天的实践调研。
在这里,我们“青春向党,奋斗强国”社会实践团在今天集合前往邵阳市绥宁县黄土矿镇大湾村彭家大院红军战地医院旧址采访红军后代袁均尾爷爷。我们头顶着烈日,脚蹚着碎石小径,穿过几栋古朴的乡村民居,一栋褐色的老木房子静静伫立。这里便是当年红军的战地临时医院旧址。
我们跟随着袁爷爷的步伐一起走进了旧址。该旧址经过当地政府的修复,得以保持原样。在这个小小的木屋里,我们看到了一张仅由两条板凳、一块门板搭建的简易“手术床”架立其中。旁边的木板墙上,则挂着一把木工用的锯子和一卷深褐色的麻绳。
“八十六年前,在黄土矿镇,打响了瓦屋塘战斗。在这场战争中,贺炳炎将军的右臂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肱骨粉碎,血流不止,由于情况危机,手术器材局限,主治医师贺彪只能从老乡家里借来一把木锯,没有麻药,就把一条毛巾塞进贺炳炎将军的嘴里,就在这里进行手术。贺炳炎将军的右臂被连骨带肉,整条锯掉。”红军袁公仕的后代、同乐社区党支部委员袁均尾感慨地和我们说。而他的父亲袁公仕当时任红五师通信员,曾目睹了贺炳炎将军当时在战斗中负伤以及做手术的难忘场景。
随后,在与袁爷爷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大部队走后,当地百姓们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和照顾了很多留下来的红军伤员。袁均尾的父亲袁公仕就是其中一位。
袁公仕原名盛芳珍,后因被一位袁姓村民认作儿子,便将名字改成了袁公仕。他一直保持红军本色,新中国成立后,还先后担任过村里的农会武装委员、生产队长。袁均尾爷爷深受自己父亲的影响,到目前一直致力于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同时接受各界的邀请做宣讲,弘扬红军精神,他的儿子也深受其影响,选择参军报效祖国。
在与袁爷爷的交谈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我们谈到现在年轻人并不是很了解以前的抗战历史的时候,袁爷爷脸色突然有些暗淡,说:“到目前为止,我陆陆续续接受过大概十支像你们这样的学生的采访,我对你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感动,可是仅有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能把红军精神弘扬出去,需要更多像你们这样的孩子去多了解历史,多了解革命英雄的事迹,然后将革命精神弘扬光大。”之后,袁爷爷继续向我们介绍他父亲的经历,以及父亲对他后来成长的影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38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