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高地,魅力珠城,安徽省蚌埠市被誉为“创新之城,材料之都”。7月16日至18日,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将在蚌埠举行。为具体了解蚌埠的新材料发展历程以及玻璃类型,7月11日,安徽财经大学追梦琉光“美丽中国”实践团6名实践队员前往国家玻璃重点实验室开展实地参观调研。
团队成员到达国家玻璃重点实验室后,该实验室的王经理受邀为团队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王经理首先从实验室的历史沿革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讲述,该实验室源自于1953年的北京玻璃设计研究院,1971年由北京迁至蚌埠,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打业务是为玻璃制造厂提供技术与设备,2014在北京成立了以蚌埠研究院为核心的凯盛科技集团,实现了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的三链合一。
在凯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的流水线上,每块玻璃经历上片、清洗、激光刻蚀、测试等20多道自动化生产环节。这里生产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高达15%,在行业内遥遥领先。“政府前期参与投资入股,将在企业做大做强后退出,溢价部分用于奖励人才团队。这种激励方式有效增强了企业与人才的创新动力。”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王经理说道。
从王经理的口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该实验室拥有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全球唯一全流程化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高世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等。不同的玻璃类型有着不同的作用,光伏玻璃主要用于制造晶硅和多晶硅的电池板;30微米柔性玻璃能实现连续100多万次弯折不破损,主要用于可折叠手机的显示屏;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由于其稳定的特性则用于药剂瓶与试管的制造。
据王经理介绍,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不断改革科研体制,强化激励措施,实现了从1.1毫米超薄到0.15毫米极薄的跨越,连续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当地政府又出台政策,使资本、人才、技术充分融合,让科研成果为产业链发展服务。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赞叹,珠城的玻璃产业发展之壮大。
近年来,蚌埠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省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聚焦政策引导、统筹财力扶持、集中精力推进,硅基新材料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升级。“如今,蚌埠在一个研究院、若干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已培育起一个国家级玻璃新材料产业园,带动上下游100多家相关企业集聚,产值超过400亿元。以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为龙头的新玻璃产业正带领蚌埠向世界玻璃产业高地进军。”
王经理向团队成员表示,蚌埠国家玻璃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领域上一步一步地从跟跑、并跑发展到如今的领跑。经他允许,团队成员们参观并接触了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与新技术,新型的多晶硅光伏发电玻璃能实现“有光就有电”,积极响应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口号,不产生任何污染,十分绿色环保;各类彩色玻璃还可以用于建筑物的装饰。
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之源,而产学研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胡功杰分析说道。蚌埠市这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有效激活了万众创新的“一池春水”。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这次暑假社会实践调研中,团队成员贯彻了安财“知行合一”的校训,通过这次实地参观调研,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带来许许多多令人赞叹不已的新成果,这些新产品在高效率生产的前提下还能做到节省材料和绿色环保。通过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世界最薄玻璃”已成为了蚌埠的一面金字招牌,硅基、生物基等新材料产业大发展势不可挡,前景未来可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24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