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7月18日电(通讯员 丁广缘、邢玉倩、王燕)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各族人民构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烟台理工学院听党指挥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将探寻非遗足迹,建礼献党百年。
经过前期的沟通协商,烟台理工学院听党指挥队在7月15日探寻了胶东非遗棒槌花边。
棒槌花边源于欧洲传统的手工花边,19世纪末经西方传教士传入山东而得以迅速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花边精细匀称,光洁整齐,淡雅古朴,美观大方,主要用于装饰手帕、服装、枕套、被单、窗帘等。
本次探寻胶东非遗棒槌花边,联系到的是棒槌花边非遗传承人王家卿老师,听党指挥队队员们经历雨天坐高铁到达,而后进入村庄,见到了和蔼可亲的王家卿奶奶,家中有奶奶和她老伴儿两个人 ,她热情的对待到访客人,与队员们聊的开心愉悦。
在王家卿奶奶家中,有很多完工的作品,每一样都精致绝伦,让人赞叹。奶奶与队员们聊天同时,也开始了她的巧手之旅。王家卿奶奶坐在床上,桌子上的小棒槌密密麻麻排成一排,她顺手抄起几个,手指在棒槌间飞速滑动,伴随着小棒槌敲击发出的悦耳叮咚声,丝线或缠或绞,提拉勾编间,一朵花已悄然绽放。随着王家卿奶奶的手指舞动出各种活灵活现的图案。
随着叮咚悦耳的声音,原来只有铅笔印记的图案,瞬间被赋予了生命,用丝线一点点变成了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奶奶的手极巧,听着这悦耳的声音,队员们也纷纷加入了棒槌花边的制作中,在棒槌花边泠泠作响的节奏中,找到了棒槌花边的快乐。
烟台理工学院听党指挥队队员对王家卿老师做了一些采访,做成棒槌花边需要多个步骤,首先从老师多年合作伙伴蒋曰轻老师那里拿到设计好的图纸,选择杏木制作的棒槌,然后自己用线车旋转绕线,材料就已经准备完成,后面就要开始制作棒槌花边。棒槌花边有许多图案,每一个图案所对应的手法是不一样的,其中最难的就是制作花瓣。王佳卿老师灵活的制作出了各种图案,因为她从八九岁就已经与棒槌花边为伴,这些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王家卿老师唯一的遗憾就是辍学,因为她的花边质量很好,家人让她读到四年级就辍学开始制作花边卖钱,棒槌花边是基本生活开支的基础,老师会一直坚持和传承下去。
至今世界上其实还有别的国家也存在棒槌花边,奶奶也是知道的,她还掏出几本外国棒槌花边的书来,是她的学生送给王家卿老师的。老师的学生很多,许多地方的人会来学习棒槌花边,北京、上海甚至云南都有人前往山东学习棒槌花边,这就是非遗的魅力,这就是棒槌花边的魅力。
胶东棒槌花边在无数传承人的辛勤传播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棒槌花边的魅力,中国的棒槌花边也获得了外国人的喜欢和学习,还在海外进行艺术表演。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传播的更广,流传的更久。
这次的社会实践,烟台理工学院听党指挥队获得了巨大的收获,不仅仅是了解和学习了胶东非遗棒槌花边,更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非遗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希望更多的人喜欢非遗,传承非遗,让这种文化的痕迹保留更久,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18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