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味道
——洛阳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非遗研学之旅
粮食不够,只能稀汤来凑。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开始,洛阳见证了十三个朝代的来来去去。这背后,其实彰显的是国家在无数次的毁灭与重生中洛阳人给碗稀汤也能活下去的顽强生命力。几乎在每条窄巷、街角的入口处,都会有几家让那片居民信赖已久的汤馆。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关张记豆腐汤传承人张懿鹏师傅进行了调研。上午,成员乘车到南关张记豆腐汤总店。队伍成员到达的时间比和采访人约定的时间早了一个小时,为的就是品尝下闻名已久的豆腐汤味道。
我们先排队买票,汤的分类有很多种,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是否加其他配料,其中主食也分为两种:饼丝和油饼。拿到小票后到窗口取汤,师傅用左手端起预先配了粉条和生菜的碗,先把碗里的东西倒入右手的漏勺,把生菜粉条在大汤锅里过一遍去生,再倒在碗里。师傅右手握着勺子和漏勺,询问汤客的需求,先熟练地用勺盛半碗汤,在碗里加了油豆腐、鹌鹑蛋或焦丸子、葱油和辣椒油,最后用漏勺捞半碗白豆腐铺顶,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豆腐汤就做好了。再配上饼丝,边吃边喝。品尝时发现里面除了有嫩豆腐,还有油炸过的老豆腐,嫩豆腐口感爽滑,老豆腐嚼劲十足。吃一口豆腐,配一筷子饼丝,再喝一口美味可口的豆腐汤,可谓是酣畅淋漓。
通过对张懿鹏师傅的进一步采访,我们还了解到了豆腐汤的历史渊源。朱元璋曾称豆腐汤为“珍珠翡翠白玉汤”,因为汤里的食材有白色的豆腐形似白玉、珍珠就是里边放的鹌鹑蛋、翡翠是指汤面点缀的青菜和葱花。
这么多年整个洛阳市开豆腐汤店的有上百家,但张师傅家的豆腐汤能脱颖而出,成为市级的非遗项目,是源于几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张师傅已经是第四代传承人了,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并把这门豆腐汤技艺牢牢掌握。张师傅不仅吃苦耐劳,也很有品牌意识。早在几年前他就注册了“河南张氏兜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张师傅的豆腐汤出名之后,有不少人找他加盟,他就帮助很多人开豆腐汤馆。为了便于更好地管理,他又建立了自己的团队,对食材的安全作出严格的把控。目前,申请加盟的已经不仅限于当地人了,其他省份也多达上百家。这碗豆腐汤不仅是老百姓的一顿饭,还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这门技艺也得以传播,这就有了更大的意义。
张师傅感慨道“我觉得做豆腐汤已经不是单纯的做生意,不是说就是为了挣钱,现在更重要的使命就是把这个豆腐汤的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南关张记豆腐汤走向全国,成为中华有名小吃。更愿非遗越来越好,越走越远!”
泛着烟火气的,才是生活。最值得珍惜的,不过是眼前的一碗汤的手艺。这碗汤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代表一种精神,代表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一代代洛阳人身上传承,这种精神在这一代代洛阳人手中发扬。对非遗的坚守和传承,我们也一直在路上!
文字编辑:炊晓林
照片来源: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11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