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学子“三下乡”:发展扶贫,收获丰硕果实
六月的宜昌,太阳高高挂起,热得连小猫小狗都只能躲在树阴下乘凉,来到文仙洞村的第三天,我们绘梦青春队除了要适应炎热的天气之外,还要克服进村必经的陡峭山路,村里的许多道路还在修缮,领队的村中网格员自豪得向我们介绍着,之前村里的道路全是泥路,一到下雨天就会积水,行车十分困难,但经过这几年的乡村建设改造,村中大部分都铺了水泥路,只有小部分地方还在规划,但不久就会全部修剪完成。
文仙洞对于宜昌的许多村子来说,不算是大的,但是相比于我们广西的村子,那是要大得多,村子越大,就表示越难规划改造,地广人稀,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有些山头上就只有一所人家,随着山路越走越高,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许多修建精致的小洋房,这让我们都惊讶不小,在我们传统映象中,山村中的房子大多为平房瓦屋,很少有这种小洋房。
看出了我们的惊讶,网格员笑着和我们说,这是村中的村民们,在国家大力发展扶贫,建设乡村的时候,顺应着国家政策,自己发家做起了小生意,先富了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我们笑着问网格员,那为什么不搬到城里去而是选择在村里建房,山上多不方便,网格员只是微微一笑说道:“从小在这长大,虽然住在山中有许多不便,但我更想留下来建设它改善它,而不是离开它”听到这句话,我微微一愣,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对于家的情怀吗,家的观念一直是伴随着每个中国人的一生,纵观古今,“家”一直是每个中国人的根基,不论我们成长后去往多远的地方打拼,却始终无法放下,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啊,它或许不是完美的,它或许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爱它,还有谁去爱它呢?
我很不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很多媒体报道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时候喜欢用“好好读书,是为了逃离现在的地方”这样的表达方式去给那些孩子灌输这种思想。他们学习了,他们出去了,他们不是他们了,但村子还是那个村子,贫困还是会继续延续下去。国家大力发展扶贫,加强落后地区的教育真正想要看到的是,让受到教育的贫困孩子,出去学有所成后,回到自己的故乡,积极参与到故乡的建设中,而不是像媒体表达的那样,“逃离”这里。
国家从1994年开始出台相关的扶贫计划,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终于在2020年基本消灭了绝对贫困,引用网友的一句话,中国人已经开始把贫困定义为买不买得起高档品了,这不是讽刺,这正是国家多年来到坚持,扶贫人员们多年来到努力,想象一下,在3、40年前,很多人还吃不饱睡不好,别说高档品了,能吃上一顿肉,都能幸福好久。
扶贫从来都不是一个任务,它是一个使命,是每一位中国人都该参与到其中的伟大事业,不管是文仙洞村还是其他地区的山村,我相信在国家的带领下,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扶贫这把熊熊烈火,定能将这贫困的荒原燃烧殆尽。(通讯员 冯学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05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