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李泳恩
踩高跷在汉族以及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以一项特色活动而被传承,当然在清远连南瑶族地区也有加以当地特色元素基础上的传承与发扬。虽然只是二年级,但是部分学生对于踩高跷掌握得如鱼得水,因此在体育课上我们变成了“学生”,他们变成“老师”。刚开始,我总是站不稳,刚一踩上去变摇摇晃晃。本以为学生会笑话老师,没想到他们却争先恐后地进行一番鼓励与指导。“老师,你先慢慢站上来,找到平衡感。”“老师,你站上去稳了之后就马上往前走,不要停下来。”在他们的七嘴八舌之中,我开始不断尝试,站上去跳下来,再站上去,直到找到平衡感。
终于在这群“小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可以踩着高跷往前走一两步了。在我暗暗自喜的时候,再踩高跷,就又打回了原形。我的“小老师”看到我叹了一口气,纷纷说道:“老师,你已经很棒了。那么快就可以走一两步了。”“是呀老师,你要多练习才行,多练习就会了。”听到这些,我突然觉得这些话语有些熟悉,这不正是我们平时上课对学生说得话吗?我也突然明白,尊重学术的主体性启示我们学生是具有强大创造力的。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体会与认识,那些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道理其实他们都理解。但如果在过程中,我们总是先入为主,以长者师者的身份灌输给他们那些我们以为他们还不懂的道理,然后严词呵斥。这样的效果远不比我们给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与环境,教学相长,在一些方面他们也是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而我们在学生身上也是可以有可学之处。
在这节户外的体育课上,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一起学习踩高跷,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与支持。踩高跷这一传统民俗活动,是古代人民为庆祝元宵佳节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流传至今,踩高跷的技艺在一代代人之间相传,并且这些古老技艺的掌握也成为自身民族儿女的精神纽带。就好像你生活在瑶乡,当你看到同样会踩高跷的人时便会觉得倍加亲切。在踩高跷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说道:“我们这里的学生都会踩高跷的,我们从小就学了。”或许以他们现在的年纪还不理解什么时传统民俗的传承力量,但是他们在教其他人踩高跷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传统民俗技艺传播与传承的一份子。而从小在他们心中建立的:我们这里的学生就应该会踩高跷这一种认同感,早已成为传统民俗传承意识扎根的种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9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