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子走进烈士陵园,悟革命精神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为了深刻感悟红色革命文化,也为了让宣讲人员对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有更深的理解,7月14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传承百年华章,绘梦时代新篇”理论宣讲实践团来到海山公园,走进烈士陵园,回望革命先驱光荣历史,学习革命精神。
心中有敬,献花表意
海山公园正门的牌坊上,雕刻着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海山增辉”。这是1962年,正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高速发展,而已年届七十高龄的郭沫若先生在夫人于立群陪同下,乘海军的“清风店舰”从宁波穿山来舟山视察。在慰问海军战士后,当天,郭老不顾旅途劳累来到舟山烈士陵园凭吊烈士,挥毫泼墨写下的。前有年事已高的郭老,心念着为国捐躯的勇士们,后有今人,追寻着他的脚步悼念这些英勇牺牲的少年郎。抵达烈士陵园,纪念广场上,“向烈士致敬”的烫金字样赫然出现,青山处处埋忠骨,队员们手持白菊,低头默哀。
蝉鸣声停了,似乎同各位一起,陷入了这份悲伤,带着遗憾,带着敬意,带着自豪。一举礼毕,我们来到碑前,将手中的白菊献上。碑上的少年,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不禁动容,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们将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将自己定格在了那一刻。在这里,长眠着154位牺牲在不同时期的革命烈士,而墓区正中央是华东战斗英雄林茂成烈士墓,林茂成烈士在首战大榭岛时,英勇牺牲。陈毅司令员亲发讣告中这样描述:“十一年如一日,忘我奋斗,屡建殊功,堪为全军楷模。”
他们以一块碑的苍凉和深刻,向时代述说着他们的故事。
沿山而上,处处有感
继续向上,松柏成林,翠竹成片,常年郁郁葱葱,荫蔽下的清凉,拾级而上,东海抗日女英雄——杨静娟烈士的雕塑。巾帼不让须眉,雕塑下所刻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坚贞不屈,被后人成为“海岛刘胡兰”。意外之喜的是,我们遇到了一对父女,小朋友对杨烈士的生平似乎非常感兴趣,缠着爸爸追问她的故事。于是,实践团也驻足休息,听到了一段振奋人心的抗日英雄的过去,小朋友沉默了一会儿,坚定地说:“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一名党员,为国家做贡献!” 陵园提了一个平台,使得人们在抚今追昔潜移默化中汲取革命精神的营养,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魂。
父辈的口口相传,使得烈士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越发的具体形象起来,实践团的队员突然领悟到,宣讲是多么好的一种铭记历史的方式,也开始思考怎样的宣讲方式才能使听众们明白,共产党奋斗的艰辛,我们身处的和平时代背后是怎样的血与泪。
思绪之下,脚步不停,继续向上,坡越来越陡,阳光愈发得毒辣,即便汗水打湿衣襟,依旧坚持不懈。登上山顶,烈士纪念塔屹立于此,朱德先生的亲笔题词:“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塔洁白无暇,雄伟壮观,寓意烈士光辉业绩与日月同辉,海山共存。
山下的风光无限好,追根究底,是烈士用身躯搭建的通往和平之路,过去的浴血奋战换来今日的一隅安宁,岁月静好。
革命精神,深入人心
从另一侧下山,烈士事迹陈列馆出现在拐角处,门前摆放着近年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图上身戴功勋的老兵张富清显得格外瞩目。走入馆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的手书:“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后代”引入眼帘,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精神。大厅中央展示的是个各大战役的油画,林茂成烈士所参与的大榭岛之战也位列其中。展馆中还摆放着烈士们生前的物品,杨静娟烈士的毛衣无不体现着她生前的节俭,一件毛衣缝缝补补又三年,对自己的生活从未有过特别的要求,却在革命事业上慷慨解囊。
回过头,一张布满密密麻麻名字的烈士英名录挂在墙上,1393名烈士,来自不同地域,来自不同时期,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着。宣讲团瞻仰着革命先烈,接受着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敬佩着他们所做出的牺牲。
拿起钢枪,放下的是儿女情长;穿上军装,舍弃的是安逸舒适,背井离乡,只为实现民族解放,建设新中国,即便是献出生命。此次走进陵园,看到的是长眠于此的英魂,感受到的确实那份不怕牺牲,英勇就义的无畏。宣讲实践团的队员们也在这次陵园之行中,受益颇多,感悟到了革命精神,也对宣讲的方式有了新的看法,相信他们在讲述党的光辉历程的时候,能投注更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引人入胜。
团队名称:“传承百年华章,绘梦时代新篇”理论宣讲实践团
撰稿人:汪柯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65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