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在闽西革命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并且,以沙县小吃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发展强劲,彰显了独特的闽西魅力。为了加强实践队员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认知相融合、加强对其的党史学习教育,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三明市沙县区“追溯百年老记忆,探索小吃大产业”实践队于7月11日至14日在三明市沙县区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红色教育与专项调研。
7月13日,实践队队员前往沙县荷山村。荷山村有“中央红军村”之称,位于沙县富口镇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海拨785米。是沙县革命老区基点村,闽赣边游击纵队的主要根据地之一,闽赣边地委成立后,以荷山为主要据点,开展了长期的革命工作。1934年1月10日,彭德怀、杨尚昆、恽代英率领近万名中央红军东方军指战员驻扎荷山。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追溯百年老记忆,探索小吃大产业”实践队队员满怀崇敬的心情,重温荷山光荣的革命历史,依次参观红军亭、红军井、红军医院、红军食堂、造币所、红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史迹群,聆听红军歌谣,重温入党誓词,为红军烈士敬献花篮,接受红色教育。
实践队一行人首先来到红军亭,1985 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在政府资助下,当地村民在村口原红军哨卡位置上修建起一座“红军亭”,表达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敬仰之情。红军亭木构,平面六角,柱间距每边长1.8米。屋面重檐攒尖顶,上覆绿色琉璃瓦、葫芦宝顶,檐角飞翘,掩映于绿树丛中。
走进村庄,我们到访了红军医院旧址。1934年彭德怀率东方军红三军团进驻荷山村时,受伤将士在这里实施救治。有时医院伤员安排不下,伤较轻的红军战士就躺在医院附近的伙房里,满地都是。在医治过程中,有三名红军不幸病故,分别埋葬在荷山村狗叫梨及红树岬二处。
红军的伙房也被修复后保留下来,村民称之为“红军食堂”。 当年村民主动捐粮捐物,红军医院与红军食堂作为战时安稳的后方,为前线的冲锋陷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沿着荷山村的乡间小道,我们走到了红军造币所旧址。它是沙县唯一幸存的红军造币所旧址,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1934年,红军中央军进驻荷山,先进青年陈能茂主动将自家房子提供出来,作为红军的造币所。当年红军在此印制红军币,用于商品交换,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7个月后,红军撤离荷山,为免去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以1:1的比例用银元兑换老百姓手中的红军币。
在造币所旧址旁,便是红军井的旧址之一。1934 年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进驻荷山村,遂予其使用。井体呈长方形,长 4.6、 宽 2.4 米,井水清澈见底,后人立碑纪念,命名为红军井。1934 年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进驻荷山村时,因人数最多时达 1 万余人,水源不足,便自己动手掘井取水,至今还可继续使用。
沿着绵绵山路,我们来到了最后一站,荷山村的司令部与通讯站旧址。这里僻居村尾,面环山,环境清幽,是一处难得的闹中取静的安全之地。 天井两侧的厢房曾经是彭德怀等东方军红三军团主要领导人的居住之处。当时,沙县县城被国民党军阀卢兴邦占领。1934年1月10日,彭德怀、杨尚昆在司令部下达《三军团进攻沙县之命令》。
关于通讯站,还有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据悉,1934年1月25日,红军中央军攻克沙县县城,收缴了敌人的电台,俘虏了报务人员。红军灵机一动,用敌人的电台,以卢兴邦沙县守军名义向蒋军指挥部发出“求救”电报,要求空投增援弹药、钞票等物资。于是在第二天、第三天蒋军指挥部连续派飞机空投弹药、钞票、食品、棉衣等物资,两天共“援助”中央券大约五六千万元,子弹25万发和大批的棉衣。但物资空投后却杳无音讯,指挥部终于发现事有蹊跷,派飞机轰炸沙县县城。可惜,红军早已经把全部战利品经由荷山、归化搬至瑞金。
荷山村的处处红色记忆,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有着顽强的冲锋精神和坚定的信仰,在历史的长河中,使我们党、我们国家走到了今天,有着如今繁荣富强的景象。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此行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定会牢记宗旨,不负使命,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61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