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宣讲团沿习近平走过的路体验红色文化
7月15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传承百年华章,绘梦时代新篇”理论宣讲实践团25名队员一起来到南洞艺谷,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体验舟山传统文化,感受南洞中的红色印记。
走进南洞,感受民间艺术
出发前,宣讲团的队员们就提前在网上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洞所走访过的地方,规划着第二天的路线,同时队员们也查阅了关于南洞艺谷的资料,有助于队员们第二天去南洞艺谷更好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中充满了夏天的气息,七月的太阳烘烤着队员们的热情,即使天气这么热,也不影响队员们对南洞的热情。出发前,队员们在学校门口合了影作为出发的仪式,整装待发,大家一起前往公交车站乘坐公交车前往南洞艺谷。辗转几站就到了目的地,在路口写着“最美乡村新建”五个大字,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庄,队员沿着一条小路走进去,周围充斥着各种昆虫的叫唤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在走进去,忽然望见一幢幢以传统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壁画房隐于青山绿水中,村舍墙外,描绘着一幅又一副的巨大彩绘壁画,仿佛走进巨幅画像里,穿巷走户,各具特色的壁画以古老的传说为主,同时也有现代的潮流特色,内容涵盖了海洋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戏剧、动漫海报等主题。走进细看,用手抚摸壁画,发现画中的白色是用平时常见的碎蛋壳制成,这触感凹凸有致,正可谓“万物可入画,人人皆画家”啊!其中有一副壁画令队员们印象深刻,上面有一艘在海上航行的渔船,渔船下方是几个渔民在晒鱼制作鱼干,在海岸边上有很多个捕获了鱼的渔网,层次立体,画面丰满,人物鲜活,队员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舟山的渔文化,这副画极具形象的展现了舟山的渔文化特色。
以人为本,创造鲜活艺术
沿着壁画村向前走,队员们就来到了群岛美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长12米、高6米的红钳蟹雕塑,浓浓的海洋气息迎面而来。走到美术馆内,放眼望去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挂满墙壁的壁画、带着各式图案的盘子、画着各式各样鱼的帆布袋、画着螃蟹的折扇、还有各式各样的剪纸等各式各样艺术品,可谓是汇集民间艺术家的地方。让队员印象深刻的是那几件极具渔民特色的服饰,在旗袍上绣鱼,完美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地的渔民文化。管内工作人员介绍道:“为了贴近村民的生活,我们的作品通常和日常相联系,往往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比如一些渔船的制作,英雄人物的剪影……剪纸作为承载艺术的一种形式,能够去传达这份文化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的荣耀。”队员们认真听着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在博物馆的门旁边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博物馆的纪念照,还有习近平总书记为博物馆题的句子——“舟山渔民画有特色、有味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舟山渔民画的高度赞誉。
循历史痕迹,悟革命文化
队长带着大家到了火车广场,火车广场有一辆“功勋号”绿皮火车,这辆绿皮火车布满了历史的痕迹,成排的老式信号灯,铁轨上满是斑驳,这是一辆来自戈壁滩—嘉峪关的退役蒸汽列车,据说它是当年卫星发射基地两弹一星科学家所乘坐的专列,历史意义非凡。这里也是南洞村最惹眼的文艺担当,也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在火车广场来来往往的游客,大家纷纷和火车合影,即使头顶着炎热的太阳,也影响不了队员们对绿皮火车的热情。南洞的历史痕迹不仅仅在绿皮火车,还有历史长廊,在历史长廊上记载着南洞日新月异的今昔对比。听当地居民说,这里原先是红砖裸露、砖墙斑驳,现在是经过改造之后的样子——粉墙黛瓦、壁画多姿,就连大家现在走的路也是经过翻修之后的样子。望眼历史长廊,一面巨大党旗立在党员广场的中央,队员们仔细看着广场边上立着的牌子上介绍的红色文化。
回到学校,实践队队员称道:“今天的寻找南洞红色印记之旅,美哉美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渔民村,也了解到了关于当地的渔文化,这是一场文化之旅啊。”南洞艺谷的红色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弘扬革命精神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学习并传承红色文化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61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