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纺车是我国古代棉纺、麻纺的重要机械之一。它比手摇纺车有了很大的改进。纺人可用较省力的脚踏劳动转动绳轮,不仅提高了绳轮的牵引力,能同时带动三个以上苹摧,而且还可将右手解放出来,与左手一起作纺纱或合线的活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由于生产力的逐渐发展,脚踏纺车早已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被而今精密巧妙的纺织机器所代替,但脚踏纺车的功绩不可被否认,出于对历史的尊敬与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户县传统农具——户县脚踏纺车调研团前去探寻脚踏纺车的踪迹。
调研团首先前往杨陵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农史馆参观,了解脚踏纺车的形状、样式,并精确地测量了脚踏纺车的各项尺寸。
脚踏纺车中最常见的为三锭,在元代时人们使用的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宋末元初棉纺织专家黄道婆经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研制出了一种三锭棉纺车,使纺织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以后又发明了三锭脚踏纺车,代替了沿袭了几千年的单锭手摇纺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纱工具,比英、德国等了有四、五百年的时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调研团随后前往参观户县脚踏纺车实物,向专门收集了各种农具并作深刻研究的党师傅进一步了解纺车的历史、构造、运行原理,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传承传统文化。
党师傅所收藏的脚踏纺车已经略有些陈旧,但这不妨碍脚踏纺车展露它的精巧结构。
调研团通过网上及古籍的各种影视、文字资料了解到,各种脚踏纺车是利用偏心轮在纺车制造上完成的一次改革。由纺纱机构和脚踏部分组成,纺纱机构与手摇纺车相似,脚踏机构由曲柄、踏杆、凸钉、横木等机件组成,踏杆通过曲柄带动绳轮和锭子转动,完成加捻牵伸工作,是中国机械发展史上曲柄连杆机构的首次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操作时,“左手握其棉筒不过二、三,绩于李继,牵引渐长。右手均拈,俱成紧缕,就绕继上”。徐光启《农政全书》也有类似的记载。
在对脚踏纺车有了一定了解后,为了进一步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调研团制作了线下与线上的调查问卷,发放给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人群,并根据样本大致推测了当今群众对传统农具与传统农耕方式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根据调查问卷,人们大多对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但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并不了解,由此而知,我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推广普及仍然没有做到位,要培养文化自信,我们还要大力传承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熠熠生辉,真正为人熟知,让人们为历史、为文化而骄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56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