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根当灯照,红火当棉袄,开门无油盐,三餐吃不饱”曾是生活在龙门秘境的老百姓生活的常态,而如今舒适整洁的新房,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层层叠叠的梯田,络绎不绝的参观游客,无不彰显着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从何而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1年7月15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寻访习总书记足迹”红色GIS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冉琰、辅导员侯蕊的带领下奔赴龙门秘境展开实践调研,探寻龙门秘境的振兴共富之路。
来到龙门秘境,讲解员首先对整个龙门秘境的规划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龙门秘境由连片的石门村、龙上村、大山村组成,其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厚重的人文资源、古朴的生活形态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休闲娱乐。整个龙门秘境属于临安区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项目,其发展规划围绕“护山 活山 富山 乐山”展开,通过集成创新改革举措,形成项目、资金、政策协同整合优势,有效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以探索建立“生态+碳汇”双补偿运行机制、推进全国农村住房建设示范点创建、推进农村绿色殡葬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探索乡村利益共同体运营机制、金融服务“125”直通车、探索基层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新机制、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机制、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红黄绿分级管理12项改革为着力点,创建了“生态养护+碳汇平衡”差异化价值实现的新机制、形成了让农村沉睡资源“活起来”的新体系、探索“三村一体”公司化经营的强村新路子、开创了“城乡合伙人”经营村落景区的新方法、建成了全国农村住房建设的新样板、构建了农村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新体系、打造了“五治四联”乡村治理的新机制、领先集成打造“三生”数字乡村的新样板、创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机制9大创新为亮点的“129”山乡振兴的临安经验。
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来到大山村进行实践调研。作为三个村落中海拔最高、气侯最适宜居住,但交通相对不便的村落,近年来一直打造“避暑胜地”形象,走高端精品、休闲宜居路线,每年都会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租住一段时间,避暑纳凉,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生活。
第二站,实践团来到龙上村。龙上村是全国1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定点35年来,已经成为观察农村改革变迁的重要窗口。在龙上村的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参观了乡村振兴馆。乡村振兴馆中记录了从解放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七十载光阴,龙上村的历史变迁。从一开始的“靠山吃山”、交通闭塞、经济困难,靠香碓产业养家糊口,过着“一双肩膀两条腿,两条黄鳗夹头颈,两只麻袋挂两头,日日挑粉糊糊口”的生活;到现在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使龙上村走出了一条具有山村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三生”共赢的新路子,开创村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新局面。龙上村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为出发点,奉行“严格源头保护”理念和“生态德育”理念,更是采用“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家庭工业、生态经济和进行农家乐民宿开发,营造了一种资源型经济与非资源型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根据资料显示,2018年,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达30168元。
第三站,实践团对石门村老街进行调研。作为明清时期的老建筑群落,石门老街在保留原建筑的风格、店铺形式的基础上,辅以古色古香的墙绘、装饰,让整个老街更具韵味。乡愁纪念馆更是满满的乡土气息,将过去石门村老百姓古朴的生活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实践团来到了金钱松公园。翠绿的松柏坚劲挺拔,展现了龙门秘境老百姓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预示着未来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肩负着“碳中和”的重任。通过建立这样的“碳中和”碳汇林,制定景区低碳服务规范标准,开发游客碳足迹小程序等举措,有效引导并约束当地村民、游客的低碳行为,让低碳生产、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低碳出行成为一种时尚与追求。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围绕对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相关问题对村民和游客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偶遇了前来度假的洪东旭老前辈,作为曾经“上山下乡”的支边青年骨干,他对实践团利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的做法予以肯定。对于青年人、大学生在未来国家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过程中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他表示,大学生一定要走出大学的门,跟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定要走的,没有社会的实践经验,未来很难在社会扎根,这点是非常关键的,希望大学生能多跟基层打交道,多跟老百姓交流,了解中国真正真实的发展状况。中国国土面积辽阔,需要很多的青年人、大学生参与到国家的建设管理中去,促进整个国家团结起来。团结是根本,只有全国都团结起来,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我们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53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