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7月11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镌刻百年历史,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前往舟山马岙街道心亲农智慧农旅示范园拜访农场主孙舟恩,倾听他与农场的故事。
谈农场起源,论未来发展
孙舟恩的农场建立于2012年7月,总面积200余亩,依托“千年稻香村”的区位优势,融入了马岙“景陶文化”,是一家绿色生态综合性农场。谈及农场的起源,孙舟恩回忆道,“当时合作社刚刚兴起,在马岙街道团区委的牵线下,与8名大学生村官共同成立了合作社,取名为‘新青农’。”此后,由于各自发展的问题,农场只剩下孙舟恩一人,但孙舟恩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农场的建设。他根据农场新的发展理念,将农场改名为“心亲侬”。
据悉,“心亲侬”在2015年的时候成为注册商标。孙舟恩热情地向实践团成员讲解了商标的含义。“商标上5个不同的点是以大米为原型设计的,不同颜色的大米有不同的含义。褐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大米,红色代表西瓜,绿色代表绿色种植理念,而蓝色则代表未来。”
谈及未来发展,他指出作物损耗也是一大问题,产品加工也是有待加强。对此,他与实践团成员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赏性的作物采摘后可作为道具使用,与摄影协会和学校合作,通过收费卖出装饰品。喜欢田园风格的游客拍照也会使用到这些作物,经济价值很高。”
农业与研学相结合,探索新发展模式
农场围绕“产业打底,研学教育旅游增收”的思路,大力推动“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在农场内开展中小学户外劳动实践研学活动。谈到为何将农业与研学结合,他解释道,“当时农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期,到了一定规模再发展很难再突破,农业生产规模化成本太高不现实。于是从2017年开始在2018年在试着去探索这种和学校接轨的模式,先跟幼儿园探索,借鉴亲子家庭活动模式。”
在农场里中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着重要意义。他认为,这意义是农场与中小学生双方的。“于农场而言,这是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农场与学校对接,能够为农场产品、客流做引流。而对于孩子和家庭来说,让孩子投身社会实践,一方面能够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增加劳动教育;另一方面是能够进行食品教育,让孩子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懂得劳动的艰辛。”说到这,他认为当代大学生也应多参与社会实践,了解作物的生长习性及生产特点。
舟山因其地理位置等因素,这里人烟稀少、土地面积较少。面对这一难题,他表示,“我们更倾向于日本、台湾模式。”农业不仅是农业生产,还应与旅游、文化等相结合。这不仅能促进传统企业提档升级,也是进一步发展研学的重要基础。他向我们介绍了未来在研学方面的计划,“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摸索与体育相结合的模式。”为此,他向实践团成员咨询了相关建议。
发挥带头作用,引领乡村振兴
孙舟恩是定海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曾获2018年“海洋农商”杯定海夏季精品瓜果展销会金奖等荣誉,之所以走上农业创业这条路,在孙舟恩看了也是一种机缘巧合。当时的他非常喜欢看书,无意中翻到一本农业杂志,被杂志吸引后爱不释手,受其中内容的影响决定去尝试农业生产,并专一地做到现在。
作为一方民众的代表,孙舟恩谈到,通过人大代表的带头作用,带领大家集中购买了8台插秧机供农户免费使用,帮助大家改写了马岙的历史,使马岙农村从手工插秧、人工播种的过去走向了现代化科技化农业生产的未来。据了解,在最开始的时候,孙舟恩的农业生产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一直认为,要想使农场不断发展就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社会效益上。他的这种做法很好的展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同时身为人大代表的孙舟恩,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生产良心产品。他看着实践团成员骄傲地说道,“为了消费者,生产一定要安全,虽然成本会高,但一定要提倡优质优价这个理念,绿色产业一定会是之后不变的发展趋势。”以西瓜为例,看似简单的播种、授粉、发芽,积累温度、提高糖分、增加有机质,到最后采摘、销售等一系列相关过程,背后都蕴藏着不简单的科学知识。18年的种植经验,使这个以西瓜为主题的农场成为舟山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的农场,所有农作物均按照绿色标准生产。
今天的走访让实践团队员们看到了孙舟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持,也明白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为实践团成员之后的实践调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团队名称:“镌刻百年历史,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
通讯员:姜菁菁 戴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52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