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许昌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感悟
——统筹与理解,众心方同行
仲夏之际,我参加的一支本专业研究宣讲中国汉字团队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
跨年级的校友们组成了一个团体,是由文史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韩启振与张姗姗老师带领的,2020级同学薛天天作为队长组织的建立起来的。我受邀参加了这支队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社会实践形式,让已经对于团体性的社会实践有了初步了解的我,有了更大的进步与成长。短短十五天,我们顺利通过考验,积攒经验,获得认知。在这里每个人的成长各有不同。
“乡间字里”文旅创意作为主题,我相信能够该项目不仅将乡村振兴与中国汉字融合到一起,而且项目服务内容与队员所学专业相吻合。如此,既可以运用汉字文化助推新县田铺大塆村经济发展,又加深了学生对于专业的理解,提高了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海报内容与实地宣讲,这两个阶段的工作在将关于中国汉字的一系列知识传递给大众的同时,让我看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国汉字背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我对与本专业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发挥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长,如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文章,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从专业知识到责任意识,都在多方面塑造了我自己。其实作为一位新闻组总负责人,我在这方面领悟的更多,即我认为更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交往上的深入——团队合作与个人交流的重要性。
新闻组的成员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做好暑期社会实践而聚集在一起,但是他们又都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同中有异,但是要带领一个新闻组,需要我做的是异中求同。我到底该如何做?
想要万众一心,必须尊重每个成员的想法。“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出自《淮南子·兵略训》)”队伍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确定新闻宣传总方向,新闻并不是简单介绍当日社会实践内容,更重要的是将汉字所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丰富内涵展露出来,所要传达的不仅是汉字文化的魅力,更是在呼吁人们留住有关乡村的记忆。那些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必将在泥土中得到更好的延伸。汉字魂,中华根。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第一要务就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作为一种古老语言的汉语,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焕发新活力,也会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绽放新篇章。我将新闻工作分为四部分,即新闻撰写人员以及分工——微博文章、微信公众号推文、新闻与投稿的文章。方向性任务在队长组织下一一商量、讨论,细节性工作由个人预设提供思路,以达成最终大家都认同的满意结果,因为这是一项小组性的实践。
想要齐心协力,必须主动进行个人交流的活动。在讨论过程中,总会有人“偶尔沉默”,因为担心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认同,而默默地收起了自己的发言权。因此我们的讨论群也时常遭遇尴尬的境地:没有人回答问题,提出想法,自告奋勇地承担任务。当我想起美国杰斐逊.T曾说过:“想到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公众财产”。所以在每个阶段性活动开展前,以及遇到新闻上交问题,我会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例如微博推文与校内社会时间新闻侧重点应当在哪里等,引导成员讲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同样令我欣喜的是,新闻小组总会有人主动找我沟通私底下向我询问具体的细节,提出不同的想法以及关于某项工作的建议。这样的小组成员是应该得到鲜花与掌声的。我想身处在一个小组中,就是要积极沟通与理解,助力小组 的合作运行。
十五天的时间,我学到的不仅是中国汉字文化,我更了解了如何带领新闻组,如何沟通与理解。我们六个人并不熟悉,拥有六种性情,六种阅历,像一道坚冰横隔在我们面前。但是当交流与沟通中似火的热情将其慢慢融化,成员之间的配合也在渐渐默契。“乡间字里”文旅创意志愿服务队的每一个成员,谢谢彼此支持与包容,期待与你们下一次并肩作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41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