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莲梅炎
7月14日下午,新闻组两位记者对支教组的其中两位成员——赖万莲、和梅炎进行了专访,一睹“寻光”社会实践队支教老师们教书育人的风采。
问:请问网上支教会对梅炎同学造成什么麻烦吗?
(和梅炎答):因为是网上支教,不同于线下支教,常常需要使用到一些软件和工具来辅以进行直播授课,所以经常对于一些软件的使用问题感到无奈。有时候听不到声音,有时候共享不了屏幕,今天更离谱,发起不了视频。
问:那请问出现听不到声音的这些问题是网络造成的问题吗?
(和梅炎答):是人的技术有问题。不是很懂这些软件的使用
问:那你都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呀?
(和梅炎答):用电脑钉钉直播投屏,手机打微信电话。
问:请问万莲同学想象过支教吗?想象中的支教是怎么样的?理想与现实有什么偏差?
(赖万莲答):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蔓延,当时国内疫情相当严重,所以大一下学期的时候自己在家里上网课,当时就已经接触了上网课。觉得上完课挺好的,可以家里学习,不用去学校,但是上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很枯燥乏味无聊了,觉得线下的比较好。换过来想象一下,没想到自己也可以线上当小老师参与支教,想象中是线下支教跟小朋友接触的,毕竟我觉得在学校的学习氛围会比较好。同时我觉得线上支教跟理想中的线下支教还是有偏差的,线下的可能跟小朋友的交流会多一些,面对面交流会比较好点,小朋友不会的问题也可以立马问你。而线上呢就可以多了解一些学习软件,给小朋友辅导起来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你要打破传统的在教室的辅导形式。但是我觉得两种方式各有千秋,都可以锻炼到自己,接触到新的方式线上支教也是很有意义的。
问:那万莲同学在遇到过学生闹腾不服从管理的情况吗?
(赖万莲答):我的学生比较乖,所以不存在什么不服从管理的问题。网络问题也还好,只是我觉得有时候会缺乏交流,交流的没有线下的多可能。
问:那你都是这么克服这些问题的呢?
(赖万莲答):在备课的过程中插入一些练习,让学生动手做,当天练习当天完成,课后及时复习,这样子交流也就多了一些。
问:那他会愿意做你布置的作业吗?
(赖万莲答):愿意。因为我一般布置的练习不多,课后作业也让他及时复习。因为学校那边安排学生的暑假作业都够了,所以课后作业我很少布置,毕竟小孩子玩的时间应该是要有的。
问:那你在支教过程中有成就感吗?
(赖万莲答):因为之前没接触过线上支教,刚开始辅导的时候还比较紧张。但是当时上完一节课下来,我的成就感还是很大的。毕竟把你备课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完全掌握是一件比较有挑战性的事情。
问:那你经过这几天与你的学生接触下来有对他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吗?
(赖万莲答):我那个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是有点粗心大意。我觉得只要他仔细点看清楚题目,划出关键词,他还可以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课后及时复习对于他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每次上新课前都给他复习一遍前天说过的知识点。
在被问到“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支教”这一问题时,赖万莲回答说:“首先因为我是个师范生,比较喜欢接触教育类的东西,其次我觉得支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帮助到很多那些放假的学生,让他们的假期可以充实些,同时也可以锻炼到自己的说课能力,制作课件以及教案,在假期里跟学生一起进步,最后在教育实践方面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为以后的教育实习做准备。”在后续的采访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万莲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小老师。她非常地爱护自己的学生,夸他“乖”、“所以不存在什么不服从管理的问题”……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无独有偶,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过:“唯有热爱人的可以惩戒人。”万莲也正是遵循着教育的信仰,秉持着这样美好的“爱的教育”。
唯一让万莲有些遗憾的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这次支教全都是线上形式的。对此,她的感受是:“只是我觉得有时候会缺乏交流”,“交流得没有线下的多可能”。但是,遇到些障碍的她并没有灰心,而是积极地寻找办法。她在备课时,会在自己的讲习资料中插入一些练习,让学生动手做。当天练习当天完成,课后及时复习。此举大大提升了学生在线上课堂上的互动感、参与感、体验感。她说:“这样子交流也就多了一些。”
其实在暑假期间,孩子们往往会有一颗贪玩的心,不希望做额外的作业。对此,我问:“孩子们愿意做作业吗?”她贴心地表示:“愿意,因为我一般布置的练习不多。”,并补充道:“因为安排学生的暑假作业都够了,所以课后作业我很少布置。”而且,课堂练习结束后,她都督促他做到了及时复习。她说:“毕竟小孩子玩的时间应该是要有的。”
在结束了对两位支教组成员的采访后,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她们在支教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努力去克服困难的斗志。“寻光”支教活动中同学们的进步是所有小老师们的硕硕成果。孩子们获得知识后的开心和支教活动的顺利举办就是对她们的辛勤付出的最好的见证!
撰稿人/曾烨琳、沈怡雯
供稿单位:岭南师范学院“寻光”实践队
作者:曾烨琳、沈怡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36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