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会实践内容主要是参观常河村的红色文化遗址和常馨谷生态采摘园。开车一路过去,共有以下几点发现:1、首先是道路交通问题,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文化产业发展也需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车道过于狭窄,导致来往车辆错车不变,道路年久失修,凹凸不平,公路坡度较大,危险系数高,常河村本就是一个居民较为分散的村庄,道路不便这大大影响了来往参观、体验的人群。2、其次是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度问题,负责带队的本乡副书记找不到该红色遗址的位置,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乡镇的领导都不能准确找到位置,那对于百姓或者是更多的旅游者就更没有什么价值了。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对该地区的红色文化发展并没有很重视。3、另外,作为红色文化古迹遗址,理应被给予保护,但是我们在参观过程中发现,遗址周围的环境十分凌乱,这对于红色文化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4、其次是地理位置问题,通过我们对村里领导的询问了解到,鹿泉区的红色文化并不集中,常河村处于鹿泉区的西南部,其他的红色文化位于鹿泉区北部,这对鹿泉区红色文化的整理统一发展十分不利。5、然后是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向村部领导询问的时候,村部领导表示村内并没有什么特色文化活动,也没有文化广场,村中一年只有一次为期五天的庙会,庙会以祭祀道教神灵为主,并无特色。6、在去往该村各地方的路上,我发现该地较为破旧、衰败的墙体都被喷上了白漆(还是石灰?)但是一些比较新的房子墙围却没有。村中的各类宣传板也都褪色,失修,说明村中内部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也不够。7、最后是语言沟通问题,文化要想做大,语言交流是关键,很多很有意义的内容由于方言问题导致沟通不畅,这是文化传播的大问题。
综合以上问题,我的建议是:1、解决道路问题,加宽道路,在坡度大、道路不平的地区设立标志牌(如:前方路段坡度较大,请小心驾驶;前方路段道路不平,请小心驾驶等),为往来游客提供便利,提醒注意安全。2、在村中广泛宣传红色文化,提高村民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村民荣誉感,只有村民把红色文化当成重要之事,红色文化才有可能在该村发展壮大。3、整治环境乱象,做好古迹遗址保护工作,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很严肃很令人心生敬畏的文化,周围环境的舒适直接影响游客的第一印象,至少保证游客在参观的同时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庄重性,同时增强游客对周围环境的好感,激发对本村红色文化的了解欲望。可以设置普通话讲解员,用普通话为游客讲解4、由于该地区红色文化较少,但是该地的生态采摘、旅游发展方向很明确,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我认为可以将红色文化产业与生态采摘、旅游发展相结合,,但结合的前提是红色文化乱象问题解决。可以设置观光旅游车,绕村游览,既体现本村的文化特色,又能展现本村的红色文化基因。既增加采摘企业的收入,又能增强本村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民风民俗宣传,加强村庄的发展。5、文化问题想要解决发展,首先要有丰富的文化活动,设置文化广场是基本的基础设施配置,另外应该开展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又能增强村民之间交流联系,最重要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6、衰败、破旧的房屋、墙体本就是该村的一部分,通过原汁原味的村庄发展状况也是一种村庄发展历程的展现,也可以作为村庄文化特色的一种。或者对这类墙体进行改造,这种欲盖弥彰的方式,治标不治本。7、方言问题是既定问题,尤其是村庄的老龄化状态,所以在文化观光旅游场所设置普通话讲解员是非常重要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98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