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崔文元 王欣 李珣玉)长沙县开慧学校,地处红色旅游胜地板仓,因杨开慧烈士曾于此就读而有了如今的校名。开慧镇这片沃土不仅赓续着红色精神,亦将以教育为先的理念代代传承。此次,调研团来到了这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发掘开慧镇教育发展中的女性力量。
乡村教师:基础教育后的女性担当
办公室里,一名老师正耐心回答着面前家长们的提问,她便是本次调研团成员采访的第一位对象——开慧学校的教导主任万奇琦老师。“当时自己更想体验当班主任的乐趣,感觉这样可以跟学生更有牵挂感。”当调研团问及万老师就业的考量时,她这样回答。教师职业选择背后有着各色的原因,开慧学校的潘华宇老师坦言:“起初只是因为公费师范生的缘故来到这里,那时对教师这个行业其实不够了解。”可如今,“幸福”成为了她们共同的关键词。“即使每天会面临新的挑战,但是孩子们向师性比较强,教他们会有满满的幸福感。”入职一年的潘老师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意。
她们,只是开慧学校女性教师的一个缩影。或初怀梦想,或懵懵懂懂,但当站上三尺讲台,责任便成为了她们自觉的选择。万老师在采访中表示,在乡村教育方面,女性贡献了诸多智慧。开慧学校现有22位教师,女性教职工高达90%。比起城市教育,乡村教师处理的事务涵盖范围更广。除了日常教学,关心学生生活的更成为了她们的职责所在。
“公诚勤勉”是开慧学校的校训,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据万老师介绍,开慧镇本地留守儿童占比较大,且主要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教育孩子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便成为了学校着重考量的因素。在此背景下,开慧学校积极设立了家访记录表,提供了阳光服务及心理咨询等服务,建立了针对特殊学生的管理体制。除了学期内的日常家访外,教师们每个月还会针对登记在册的重点学生予以关注并进行走访。学校内外两手抓,共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红色故里:巾帼文化下的精神传承
开慧学校作为杨开慧烈士的母校,毗邻杨开慧纪念馆,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当调研团成员问及学校的特色教育模式时,接受采访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本校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目前,学校的所有德育活动都主要基于红色文化开展,主要涉及杨开慧、缪伯英等当地杰出历史人物的事迹及精神传承。”开慧学校的德育主任缪楚彬老师向调研团成员介绍道:“我们在杨开慧诞辰、清明节、五一等节点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开慧烈士陵园祭扫、参观。学生的寒暑假实践作业也会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听党的故事、学习红色人物、收集身边红色学习先进事例……”红色教育真正融入开慧学校的日常教育之中。
两年教学,缪老师深受鼓舞。她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党员。听到调研团成员对学校的红色教育具有兴趣时,尽管在为期末事务而忙碌,她仍然抽出时间细致地为我们进行了讲解。其中与杨开慧纪念馆联合开展的“小小讲解员”活动反复被她提及,“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会定期来学校里给孩子们进行培训,我们也会经常组织去到纪念馆学习,表现好的小朋友有机会去担任真正的实习讲解员。能够有机会去到外出实践,因此孩子们学习先辈精神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弘扬红色精神,加强德育教育,开慧学校的老师们真正做到了本土红色文化与小学德育的有机结合。
年轻团队:开慧教育中的未来希望
开慧学校教师的年龄都趋向年轻化,平均只有27岁,这是在大批老教师退休与青年教师应聘下合力产生的结果。年轻老师思想多、想法活、精力充沛,这就为学校的教育开展输入了新鲜“血液”。
新教师具有新想法,也更易于贴近学生。当调研团员采访缪老师间隙正赶上一位来拿孩子通知书的家长。缪老师匆匆返回班里取来通知书,并向家长认真说明到:“这次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孩子在学校平时表现是不错的。”拳拳之心,体现了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关切。
当问及开慧镇整体教育情况时,缪老师真诚地说道:“首先我真得觉得开慧这个地方是个非常好的地方,虽然它处于长沙县最北部的一个乡镇,可能很多新教师选择岗位的时候不愿意到这个地方来。但是其实来到这个地方之后,人文环境以及工作氛围都使我感到舒心。年轻化的教师团队有利于当地教育发展,我相信开慧镇的学校都能越办越好!”
采访结束,调研团员参观了位于一楼大厅的红色宣传教育的展板,体悟文字背后的价值内涵——“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从杨昌济的“欲栽大木柱长天”,到杨开慧协助创办女工夜校,再到现今开慧学校的老师们发挥新时代风尚,红色精神与教育如两股相互交织的线共同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91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