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向乡村的儿童们提供一定的教育支援,也为了更加了解乡村风貌风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到达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华容小学,开始了调研活动。
即便已经提前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准备,但到达目的地后仍旧有许多工作需要处理,因此,第一天的主要任务便是清洁洒扫,安顿行李,以及熟悉周边环境。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一片居民区,而华容小学则位于居民区较为中心的位置,周围巷道蜿蜒交错,楼房密集,高墙矮户鳞次栉比,时有孩童追逐嬉戏,老人们则搬着座椅坐在自家大门前,感受着闷热夏季里少有的清爽的穿巷风从门前轻拂而过,落进另一处人家的院子里。闲谈声,笑闹声,某户厨房里飘来的油火声,和着护院狼狗的犬吠和院外树上的蝉鸣,共同绘制了一副声色并茂的市井生活图貌,和谐而安宁,但,也有些拥挤。
是的,的确是拥挤感,而且是令我感到熟悉而安心的拥挤感。这片城区给我的感觉就和我小时候生活过的那片城区一样,有种类齐全的店铺,有相互和睦的邻居街坊,有平房有高楼,还有藏在人家屋子里的小卖部,发廊和棋牌室。人们可以大摇大摆地开着家门,把餐桌摆在门口,对着大街用餐,不用怕突然过去的大车扬尘,也不怕过路的行人会有所不满而指指点点,而这一习惯,与我常听闻的农村杂院居住的习惯一模一样。
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奶奶,她老人家今年快80岁有余,经历过抗战,建国和改革开放,住过农村茅草屋,土坯房,老城区的砖瓦房,再到现在的高楼。她很喜欢现在住的宽敞的大房,但却总是回忆之前住在农村和老城区的日子,她喜欢搬个靠背椅坐在大门前吹风,也总想在夏夜里把草席竹床铺在阳台上,躺在那上面入睡;家里还有个生锈了的大铁桶和裂了口子的水缸——这两样,是她搬家时无论如何都要带上的珍贵物件,因为她需要铁桶来做装米的米桶,而水缸则做年节时腌制鱼肉的腌缸。可新家里已经置备了更干净的塑料米桶和陶坛,两件物件,便也只能是当了杂物,堆在墙角,空生蛛网。
除此之外,她老人家还有许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出发点,并不是因为疾病或衰老,而只是因为这是她的生活习惯。习惯成自然,再想改变,自然是难上加难。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习惯,就像那户人家,总把饭桌摆到门口,邀左邻右舍一齐共享一样;一个村子有一个村子的习惯,就像人们总会去某家店买烟酒茶水,总会去某一个菜市场买日常吃食所需的果蔬肉类一样,当这些习惯集合到一起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地区的特定风貌,成了这一片区域根深蒂固,怎么甩也甩不掉的随影。
我所处的这片城区,肯定也是从低矮的农房逐渐变为现在的模样,人们住上了三层洋楼,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和空调,衣服越穿越亮,生活越来越好,但总有些东西,怎么改也改不掉,就像城区里仍有未拆除的低矮土坯房和泥泞道路,仍有尚未建设完成的新楼房一样。乡村振兴,也不能只是简单地添置新房和增加收入,这些涉及城市文明和个人素养的“习惯”,同样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这片“习惯”堆砌而成的“拥挤”,也同样是需要进行整改的对象。
楼房的翻新仍在继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依旧漫长,我辈虽无通天之能,但也希望能在此小小的一片城区,贡献出一份绵薄的力量。(通讯员 柳泽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75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