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办学路,启航新征程
7月6号上午,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被誉为国家级古村落的栾川潭头镇大王庙村,这里也是河南农业大学抗战时期的办学遗址。来到这里,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迎面而来,这一排排的房屋,不仅仅代表着当地百姓的淳朴的民风,当年更是承担着抗战时期避免农大师生被敌人杀害同时传播知识的重要担子!在这里,可以重温百年学府抗战时期的艰辛办学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明清建筑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可以体验淳朴田园生活的悠然与自在。
历经沧桑又充满红色历史的古村落,村里现如今仍保存着众多明清遗址,百年的娃娃桥依旧矗立,可它身边风景的已经几番轮换,村中散落的古井,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充满神秘感的老宅院,让人仿佛能听见昨日的繁华与兴旺。历经数百年的皂角树上,挂满了红布条,那是前来祈福的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上午,攻进潭头镇。盲目奔逃的人流在赶往北山的途中突遇强敌,日军清兵开枪射击,当场6人死于非命。农学院院长王直青和段再丕教授等20名师生被俘。,在这场空前的劫难中,死难师生及家属达16人,失踪25人。而与此同时,大王庙村民将农学院的显微镜、植物标本悄然埋藏,把理学院实验室的贵重器材、仪器搬入自家地窖,将发电机、电动机埋于自家后院,各处收集散落的图书资料。河南农业大学开始八年流亡,辗转播迁,时光荏苒,曾经的烽火狼烟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是历经血与火的办学遗址,以及那不屈不挠的红色精神。
随后团队成员到达了石坷村看花岭,来到了潭头惨案纪念碑,为当初发生的惨案而牺牲的农学院师生感到痛惜,在这场空前的劫难中,死难师生及家属达16人,失踪25人。教室、实验室被洗劫一空,房屋被焚,图书典籍被付之一炬。历经五年呕心沥血营造的深山学府,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毁于一旦,幸存的师生在饥寒交迫中踏上了继续流亡之路。
通过对大王庙村的考察,成员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在抗战时期,河大师生们的艰辛不易,也体会到了河大在大王庙村做出的巨大贡献。潭头接纳了河大,河大回报了潭头。新时代,我们更要发扬不怕吃苦的优良作风,才能更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农大历史悠且长。实践团队通过今日的探索和寻访,重温了学校筚路蓝缕、传薪兴学的历史和责任,深度挖掘了“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校训含义和“弘农爱国,厚德质朴,求真创新,包容奋进”的农大精神,为努力跑好河南农业大学这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接力赛”添砖加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68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