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悠闲是坐在窗前,什么也不做,看天、看地、看云。在杭州校区的日子,这种闲适简直奢侈,奢侈的意思不是说不见天,也不是缺少地和云,更不会是因为少了几分钟抬头低头的时间,而是少了心情。环境将压力施加给你,并非主观,但单单是这样氛围就已经足够你被动地加快自己以适应这个仓促的社会,我记得凌晨一点的街上,不眠的路灯和人群,灯火重新塑造的不夜和日光沐浴的白昼里,城市的心率从没有放缓。
杭州市区到建德,也不过是四十余分钟的车程。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大片的绿色替代了高楼大厦,那是一种没有经过修饰的绿意,横七竖八的,长成它原生的模样,是“复得返自然”的滋味,或者是被我们称为“野趣”的东西。同伴感叹道:到了这儿,我觉得一切都慢下来了,自然而然地慢下来了。
彼时,我们方才走出动车。却又像进了另一方时空,所有的一切都被打碎、扭转、重塑,建筑从纵向的拓展转换成横向的铺展,带了很明显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映入眼帘的是绵延和缓的丘陵,伴着蓝天和几缕融化在天中的云,也许是因为生在江南,我偏爱这样的丘陵胜过险峻奇峰,看着眼前景致,莫名想起了父亲曾赠与我的一块印了《富春山居图》的镇纸,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何黄公望看着富春江水,能画出如此表达心意的“隐于山林而忘于江湖”的画卷。又想起吴均说到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果真是不到此地,均以为空谈;身临其境,方知名不虚传。
旅店很好找,不在七拐八弯的深巷中,路边明晃晃写了店名的就是,沿窄窄的小巷进去,内里却是别有洞天,洗衣机是老式的,还有几个花花绿绿的带木塞子的热水壶,同伴戏语称这旅店颇有奶奶家的模样,一看也似乎就是如此——实木的桌子、粉底印花的沙发罩子加上贴了花纸的窗户,还真是怎么看怎么有时光回溯,在外婆家撒欢的感觉。
古镇的街上,穿了白色衫子摇着蒲扇在街上晃悠的老人,不是抱着手机在游戏世界里厮杀而是在追逐打闹中笑得一脸灿烂的孩子,以及我分不清的究竟是刻意仿古还是就是旧时留传的建筑,但确实风韵独特。你可见迎风的旌旗上,写了店名,黄的底子,红色的带子飘飘,似是进了《水浒》《三国》的世界,这么一想,顿时觉得满身英雄豪情。
梅城中其实少见江南水乡的缠绵风流,整体建筑上很少看出柔和的情调,但是细致处却是温柔得可爱。仅看城墙和那两尊硕大的石狮子甚至会以为身处北地,但日光如澈下马头墙的翘角,雨时屋檐上一滴一滴滴落的水珠,门前时常可见的一个小水潭加上些水生植物和奇石构成的小型景观盆,实在可爱极了,温柔的情绪不自觉地生长出来,这里的人们也有自己的意趣,店门前放个小水缸,里面就养几支荷花;小饭店深处藏着城市书房,规格不大,温馨感却是很强的;甚至他们的朴素也成了一种趣味,店名大多起得一目了然,我甚至见了一家名为“早餐店”的早餐店。就是这种生活情致和朴素,很有木心《从前慢》中的味道,这座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有种你在现代生活中收到一封手写的、微微泛黄的信的感觉,从某种程度,它停留在了车马很慢的时候。
虽说是在钱塘江诗路近乎起点的位置,但你似乎很难看见它在整体构建中关于这方面的布局,你确实可以体验到诗中特有的情调,但是这只是一种似有若无的感觉,在我们查阅的大量资料中,这里是古时文人墨客时常前往游览的地方,有大量历史文化的底蕴,但是这些都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比较大的空缺。再加上建德等于是处在杭州较为偏远的位置,从动车出站就可以见的,这里的人流量并不大、知名度并不高。
梅城作为一个古镇而言,虽然历史悠久但是鲜为人知,街上的人很少,居民不多,游人更是不多,这座城中唯一让我觉得人气嘈杂的地方竟是一家奶茶店,其余的,甚至可以称为空阔。徘徊城中的时候我也在想,这样一座被时光优待的,宛若历史发展还停留在十余年前的城市真的应该被驱赶着加入时代的洪流吗?但因难以经营而关闭的店铺又在告诉着我们融入的必然,如何能寻找到一个古和现之间的平衡点呢,这是我们此行怀有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实践才刚刚开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34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