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什么是五四宪法吗?”出租车上,司机师傅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知道,是1954年通过的第一步新中国宪法。”我们回答说。“那你们知道是谁在哪里起草了这部宪法?”司机师傅又热情问道。在网上做过调研的我们早已心知肚明,但见他一脸热情样,我们回答说“这就不知道了。”司机师傅自豪的说“这五四宪法,就是1954年,毛主席南下杭州,在刘庄1号楼起草的。这五四宪法的初稿就叫西湖稿。”紧接着又说“最近几天,你们这种学生我都接了好几批,都是去五四宪法纪念馆,以为像你们这种小年轻都不关心历史,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嘛。”今天是2021年7月3号星期五,是我们小组开展暑假社会实践调研的第三日。今天的目标是前往位于西湖湖畔北山街的五四宪法纪念馆,学习和了解宪法的诞生和发展历史。
上午10点30分,我们来到五四宪法纪念馆。一进入到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就是毛主席汉白玉雕像,后面的墙上刻着一段话,“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字体铿锵有力,威严大气。纪念馆设计十分人性化,地上贴有指示,引导我们正确的逛完这座纪念馆。纪念馆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全国人民参与大讨论”、“‘人民的宪法’获全票通过”、“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全面实施宪法”。每个单元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又有统一的价值观。首先来到起草宪法的会议室和办公室,办公室墙上悬挂的大照片,是1953年底毛主席在来杭州的火车上拍摄的,当时正逢他的60周岁生日。桌子上、柜子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在这里,毛主席以及宪法起草小组成员们用77个日夜铸就了新中国第一步宪法初稿,付出巨大精力,查阅的书籍更是不计其数。接下来是六个单元的展览,第一单元为近代中国立宪运动的序幕。辛亥革命爆发后,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直到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单元1958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宪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和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三单元1964年3月至9月,对宪法草案进行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汇聚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在196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各界1.5亿余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所时近三个月,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宪法内容日臻完善。第四单元为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全票同意的结果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五单元为五四宪法颁布后,宪法及其实施普遍得到尊重。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受到损害。经历了1975年、1978年宪法的曲折发展,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集中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一部宪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六单元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结束此次参观,我们一行人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中间毛主席的雕像仍是那么高大伟岸,两边的墙上刻着历任国家领导人有关宪法的语录。此次五四纪念馆的参观,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是增强了宪法意识与法治观念。通过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对“五四宪法”和宪法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示将自觉传承和弘扬,努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当弄潮儿,争做排头兵。
2021年7月3日建筑工程学院19土木3班实践团队报送信息
通讯员卢慧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22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