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黯淡火苗下点亮人生
-许昌学院父母的大江大河社会实践队
70年代人的学生时代,对大多数人来说,最缺的不是勤奋学习的精神,而是夜晚的光明。
那时候,没有电,蜡烛也是后来才有的,还叫做洋蜡。小学和初中的时代,立志成才的学子们,基本都是在煤油灯的星火之光中熬大,甚至还有照着月光(特别是近十五前后的月光)、映着雪读书的(虽然这种情况很少)。
当时的煤油灯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买,基本是舍不得拿钱出来的。另外,对于带有玻璃罩的煤油灯,也有人买,可那只是用来户外照明用的,拿来学习看书并不大实用。因此,读书写字学习用的灯,那就只有自己做,可以说煤油灯几乎家家都会做。
制作灯用料取材很容易:一根灯芯,一个用过了的墨水瓶,一个圆形的铁垫片,再多半瓶煤油,一盏寄予着人生前程希望的煤油灯就做成啦!
正是那样艰苦的读书环境,从那个时代,依然走出了一批批卓越有成的优秀人才,扛起了祖国伟大复兴,奔赴小康的大梁。
然后,到了今天,我们新时代的每一位学子,明窗净几、灯火通明、温暖适宜,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是如此的优越。
思甜忆苦,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人间的最好?其实,只心一念,努力一下,坚持一把,只要把心无限放大,逆境、顺境,其实都是好境,当心向光明,光明即刻便在眼前了,无拘无束.
(供稿人:乔玉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519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