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筚路蓝缕,百年大浪淘沙,中国共产党正是从南湖出发,直挂云帆、劈波斩浪,开启了从苦难驶向辉煌的壮丽航程。回望过往峥嵘岁月,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年代,是先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艰难的岁月里负重前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作为新时代的进步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发扬家风的优良传统,为了给这些老人们提供广怀和陪伴,本次青春助老,艺起传家风活动在杭州市建德河南里村启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今年,党中央首次决定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各地根据《关于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的通知》,有条不紊地开展纪念章颁发活动。而这些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无疑是时代的瑰宝。老党员是党史的“见证者”,是青年的“引路人”。学习老党员精神,传播老党员故事,汲取发展力量。通过聆听老党员初心故事、感悟新时代使命担当,深切感受时代变化,寻找历史的故事,致敬老党员,续写红色传承。
开启实践之旅,身临雨花家园
河南里村位于建德市寿昌镇镇边,与镇区隔河相望,现有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三个,一百四十五户,人口共五百零二人,其中,党龄超过五十年的老党员就有四位;近年来,河南里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新农村模范试点村,杭州城市文明村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老年群体的关怀方面,村里逐渐形成了以年轻有活力的老人来帮扶照料年事较高老人的公益服务循环模式。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21名优秀学生初到河南里村,便参观和领略了当地的雨花敬老文化,在就餐前诵读感恩词,与含山月老年公寓的老人及其亲属们一起吃素食,践行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这是雨花家训中的语句,却深深打动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同学们都为雨花文化深层意蕴中所传达出来的胸襟气派和为人处世之道所折服。
实践之余,同学们还积极地与老年公寓的“孝子贤孙”们一起劳动,餐前备菜洗菜,餐后洗碗收拾,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各司其职仅仅有条,受到了很多老人及亲属的赞扬:“大学生就出来做义工,如此有爱心,我们国家的未来在你们手中一定会越来越好。”一位和学生们一同吃饭的阿姨在交谈中这样说。
探访年迈党员,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活动虽只有短短五天,但敬老助老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为更好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讴歌党的光辉历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挥党的核心引领作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表率性;对当地文化及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后,在组织的协调下,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到老人家中进行了拜访和陪伴。在前期准备之时,带队老师在小组成员的分工及相关谈话要领方面都对同行志愿者及学生们做了系统的培训和职责划分,让整体团队关于“倾听陪伴”理论技巧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走访陪伴的过程中,老人们亲切的微笑及言语让同学们感到温暖与放松;曾经岁月的斑斓在简单的语流中幕幕重现,正如新绿的嫩叶与沧桑厚重的枝根交相辉映,学生们的手与老人的手轻轻相握,不需过多言语,在倾听老人们的娓娓道来之时,便已然得以与之共情共鸣。访谈结束后,老人们还拿出来国家颁发的纪念章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普及智慧生活,跨越数字鸿沟
乡村振兴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数字化普及世界的时代,河南里村大部分老人目前从未接触过智能设备,对此更是了解甚少。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发展乡村振兴、为城镇化发展贡献力量,同学们带领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普及数字化知识;在陪伴老人的同时,也穿插着指导老人使用手机等日常活动,同学们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的基础运用,教他们怎么使用健康码,并就目前国家的疫情情况和相关防疫措施的知识给老人做了一些普及。
短短几天,从老年机到智能机,仅仅简单微信视频通话的使用,便让许多老人学会了如何与自己亲人线上沟通,将空巢独居老人与他们的子女紧紧“系”在一起,让“空巢”不再孤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之一代的。”展望未来,当今社会的我们,生活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里,需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静下心来学会感恩、聆听与陪伴,发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精神,创造我们更大的价值。百年历史弹指一挥间,我们经历了无数挫折,跨越了无数坎坷,终于走在了正确道路上,终于在逆境中昂扬生长。新时代,新征程,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历史,领悟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始终砥砺前行,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群众的业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495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