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1日,广东海洋大学校级团队-风之彩实践队为了解湛江特色非遗文化雷剧的魅力,特地前往湛江雷州实地探访非遗瑰宝-雷剧的奥秘。
一雷州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东濒南海,西靠北部湾,北与湛江市郊、遂溪县接壤,南与徐闻县毗邻。雷州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历来是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积淀厚重,是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天南重地”之称。
图为前往雷剧开展实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涛涛 摄。
实践第三日,风之彩团队在黄伟庆老师的带领下,终于来到了雷剧的发源地——雷州市。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作为广东海洋大学校级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我们风之彩队终于在今天前往了雷剧的发源地——雷州。接下来,请随着我们的脚步,一起探索雷州,这座历史丰富的城市。茂德公古城是整个茂德公古城景区的灵魂。唐朝在古时的中国是一个多么兴盛丰富又相对自由的朝代,茂德公古城的“仿唐”,便应是向这种丰富自由的一种致敬。
古城除了“仿唐”,还融入雷州历代的各种元素,使茂德公古城成为中国最南半岛旅游景点,展现了雷州文化历史名城的特色,是粤西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度假领地和文化旅游新地标。
图为实践队员与雷剧表演者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涛涛 摄。
风之彩团队选择在古城进行“非遗视角下雷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探究”的社会调查。因此第三日,广东海洋大学风之彩团队各位成员继第二天的调研继续深入雷剧发源地,收集更多样本,增强调研结果的准确性。
茂德公古城每天晚上都会有雷剧的公演,附近的雷剧团有空都会来此地进行表演。 我们团队去到雷州的当天,有幸得知刚好有一只雷剧团在茂德公古城公演,大家倍感欣喜,随即与雷剧团沟通并开展了拍摄和调研任务。跟随团队一路到达茂德古城的指定位置,我们全程记录了雷剧表演前后团队成员从筹备到演出再到收尾的过程。演出时,纵使雷剧表演具有声音嘹亮的特点,可洪亮的声音却只吸引了寥寥的观众,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是十分诧异的,雷剧表演者演出十分卖力,灯光舞台效果运转正常。思前想后,我们决定直接询问当地的居民和雷剧团队。通过后续与当地居民和雷剧团队之间的交谈,我们了解到雷剧的观众目前已经处于急剧萎缩的状态,雷剧不似从前,很难成为现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少量的中老年人观看外偌大的茂德公古城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我们可以直观的感觉到,戏剧这一艺术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已渐行渐远。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戏剧渐行渐远的原因,那一定是“社交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爱好。”
戏剧的火热,除了戏剧本身具有的优秀演绎以及剧本内容外,戏外观众赋予它的社交属性尤为重要。雷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文化,同时反哺着创造它的人民们,是维系人们情感羁绊的重要方式。
作为世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剧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性和深深的民族凝聚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主动承担起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大旗,在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发挥我们的主动性,尝试将雷剧文化与现代社交媒体融合,打造雷剧文化新的传播平台。雷剧距今已经发展了三四百年有余,源远流长。雷剧流传至今的背后,离不开雷州市政府对于雷剧的大力支持和保护。此行的第二站,我们拜访了雷州市文化馆。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作为雷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雷州市文化馆馆内藏有大量珍贵的非遗项目的资料和物件,这其中既包括雷剧,还囊括了雷州石狗、雷州歌等一批正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馆内调研中,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着馆内非遗资料的保护情况,从他们如数家珍的对话中,不难看出馆内的非遗资料保存状况十分良好,同时也能见的馆内工作人员对文保事业的一片热忱。
在得知了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一个现象,那便是如今参观文化馆的年轻人数量相较以往未有大幅的提升,除了雷州市政府每年组织当地中小学参观文化馆外,自发前往文化馆参观的游客不多。面对这个现象我们就需要去思考,作为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上为文化馆向大众推广出谋划策。
风之彩团队今日的终点即是雷祖祠,在雷祖祠,我们见识到了雷州古人们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雷祖祠历史悠久,祠内文物十分丰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赐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历代显宦名流,骚人墨客,游览之余无不留下感人的诗篇。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车钢题碑,这些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至今尚珍藏于洞内,堪称文物之瑰宝。
今日的行程丰富了我们的调研内容,越发鼓舞着我们深入雷州,体会雷州群众的生活,感悟雷州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94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