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促进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要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为抓手,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携手走上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脱贫地区 脱贫 脱贫工作 小康年
一、前 言
为了更深的了解脱贫工作的艰辛与困难,感受贫困地区脱贫后的变化,以及脱贫地区居民对本地脱贫的了解程度,同时提升我们的社会认同度,增强我们为国家付出的热心。湖北师范大学“化爱行”实践队就此展开了对部分已脱贫地区居民对脱贫情况的了解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的新式来了解并收集脱贫地区居民对脱贫情况的了解和看法。
二、调查背景
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可以说,只要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没有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全面小康的承诺就难以兑现。因此,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贫困发生率降至0.6%全国贫困人口每年净减少1000万以上,截至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底,我国所有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摘帽。可见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完成情况十分优异,脱贫居民对此也将会有深刻的了解和看法。
三、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份,而精准扶贫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工作,在完成脱贫工作后,以脱贫居民是如何看待这一工作的,脱贫地区的人民又对这项工作又什么样的了解,都是保证脱贫人员不返贫的前提。此次社会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并统计收集大家对于脱贫的了解与看法。本次调查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对脱贫工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以后防止脱贫人员返贫有着重大意义。而且还在发问卷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加熟练掌握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技巧。通过这次问卷调查,也表明人们对脱贫工作的认识不够,要加大宣传力度。
四、调查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人物
此次调查对象主要为部分脱贫地区的居民
(二)调查地点
此次调查地点主要为部分已脱贫地区,“化爱行”实践队分小组完成任务,分别于不同的已脱贫地区完成问卷,进行对部分已脱贫地区居民对脱贫情况的了解的调查。
(三)调查内容
此次问卷的内容是“对部分已脱贫地区居民对脱贫情况的了解的调查”。调查已脱贫地区广大居民对脱贫情况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脱贫工作的看法与意见。
(四)调查方法
此次寒假社会调查小组是由实践部部长及干事还有本院各班级学生共同组成,问卷由化学化工学院实践部负责人制作。所有参与队员在调查之前接受老师以及寒期调查负责人专业知识指导。此次寒期社会实践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相关文献法,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文献法:活动开始之前我们查阅网络和书籍,搜集了与已脱贫地区有关的脱贫工作相关资料,对已脱贫地区脱贫现状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进行了集中讨论,并确定了我们调查对象的特性,针对特性提出我们自己的见解,以此作为拟定问卷题目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经过“化爱行”实践队负责人的认真讨论和筛选,最后制定出了一份较为合理和完整的调查问卷——《“脱贫新思想,共度小康年”——对部分脱贫地区人员有关脱贫情况的了解》。本问卷由13道题组成,其中前12道题为客观题,设有单选和多选,极大的丰富了问卷的形式和内涵,另外设置了1道主观题,询问市民对于脱贫攻坚的感受。问卷内容包含对脱贫工作的了解程度,保护状况以及对脱贫工作的意见等问题。问卷的语言通俗易懂,选项合理符合现实,让市民做问卷时能快速看懂题目,更好的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看法。
(五)数据分析与整理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已脱贫地区的人员进行调查。在各组组长的带领下,在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三官殿镇等已脱贫地区发放共计450份问卷,回收问卷45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后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运用软件及所学知识制作数据如下。
表一:样本性别比例
男
女
41.23%
58.77%
据表一可知,此次受调查人员的男女比例比较平衡。这使得我们的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也使调查数据更加有说服力和代表性。
表二:样本的年龄程度
18-28岁
29-45岁
46-60岁
60岁以上
74.85%
11.4%
10.82%
2.92%
由表二可知,调查人员处于18-28岁的占74.85%,处于29-45岁的占11.4%,处于46-60岁的占10.82%,60岁以上的占2.92%。这说明我们调查的对象大多数较为年轻,年龄范围在18-35岁,是一些有文化基础并且贴近社会的人群,只有较为少数处于高龄阶段。这类人员大多数有多种途径关注国家事情,对脱贫工作有较高的认识,并能给我们带来新颖的想法与观点。而分布于各个年龄段更能说明此次调查的普遍性。
表三:样本是否受过脱贫支助
是
否
39.77%
60.23%
由表三可知这次调查的人中有一小部分接受过脱贫支助,他们对脱贫工作可能有这更深的见解,通过他们我们更能全面的了解居民对脱贫情况的具体看法与了解。
五、现状与分析
(一)对所在地区的脱贫政策了解情况
脱贫攻坚战,是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的内容。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此国家及地区制定各种政策来完成这场脱贫攻坚战。
根据图一,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对脱贫攻坚有着一定的了解程度,但不了解的居民仍占据大部分,,只有特别少的部分才特别了解,这说明我们对脱贫攻坚的宣传程度并不够,应当加大我们的宣传力度。通过图二我们可以发现,有近六成的居民是通过电视、网络、新闻报道来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而书籍的宣传作用微乎其微,通过政府宣传所了解的并不到三成,这说明我们有必要加大政府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了解脱贫攻坚。
(二)居民对脱贫工作的看法
居民对脱贫工作的认可是对人民政府的认可,只有让居民们认可了这一工作,就对人民政府有了认可。通过图三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居民认为当地政府对脱贫工作十分的重视,部分居民认为只有一般的重视,但仍有部分居民认为政府并不重视脱贫工作,我认为政府应当有一定的作为,争取让所有居民都认可政府的工作。
产业扶贫具体包括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产业化扶贫项目、科技扶贫项目和信贷扶贫项目。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
而特色产业扶贫则是因地制宜将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推动形成特色品牌,将“特色”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比如,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将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消费型商业、文化型旅游业等依托乡村资源衍生的新业态形成一个大产业链,促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打响区域品牌知名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展订单生产、生产托管、土地流转、资产租赁及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增收。
44.45%的人回答其所居住地区采用了特色产业扶贫,而有40.64%的人对此不太了解,存在不了解的情况大致有以下两种:一是对于特色产业扶贫没有明确的概念,不清楚什么是特色产业扶贫;二是当地确实没有进行特色扶贫工作。对于这个现象,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宣传特色产业扶贫。发展特色产业并壮大全产业链,不仅需要因地制宜,挖掘地区特色,还需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培养相关人才,引进技术专家,加强产业指导员队伍建设,强化科技。如果对于这方面的特色产业宣传不到位。那么就很难吸引到人才投入到地区的产业建设中来,产业的兴旺发达和蓬勃生长就难以实现。
如图,59.65%的人对脱贫攻坚成果比较满意,说明大部分人还是比较认同现有的脱贫攻坚的成果的,脱贫攻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14.03%的人对于脱贫攻坚的成果不太满意,这说明我们的工作仍有进步的空间,我们还能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果。不断努力,精益求精,争取让更多人满意,甚至非常满意我们脱贫攻坚成果。让每一位贫困的人民群众都享受到脱贫攻坚工作的益处,帮助他们脱离贫困,奔向小康。
(三)对于脱贫攻坚,已脱贫地区居民对脱贫攻坚的担方面
已脱贫地区中占据40.68%的居民担心已实施的扶贫项目质量和可持续问题,有22.51%的居民担心政策的延续性问,20.18%的居民担心返贫问题,16.67%的居民担心农民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问题。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家主要担心的问题还是关于项目的落实和持续性上的问题,以及相关政策的改动,对扶贫项目的影响。而返贫问题则是对于脱贫攻坚的有效性产生了担心。2012 年以来,尽管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的幅度较大,但其贫困人口规模的下降幅度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二是一些贫困地区虽然实现了脱贫,但并没有建立起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如有的
贫困地区缺乏长效扶贫产业,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或者政府的转移性收入,显然这种农民增收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三是现有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多是因病因残、缺乏劳动力引起的贫困,需要政府财政兜底来解决,而贫困地区地方财力有限,如果缺乏上级政府和外部的支持,地方财政将难以承受。四是由于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向了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对处于贫困线边缘的低收入人口产生了一定“挤压”效应。因此,既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又要发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需要花较大精力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进一步提高脱贫的质量,有效防止低收入人口返贫致贫,切实增强脱贫的可持续性。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要建立政府涉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并将长期以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扶贫制安排和政策措施,逐步扩大和延伸到支持乡村振兴上来。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农民稳定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
(四)脱贫攻坚可进行的方面
扶贫有着以下的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第三,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第四,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1],《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从图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有13.96%的居民选择了精准扶贫,有0.46%的居民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说明了还有很大部分居民对于扶贫工作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还不太了解。因此就更需要我们加大力度的宣传,让更多人民群众去了解有关扶贫工作的内容。让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不陌生,真正的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让人民都能当家做主,解决贫困的问题。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五)已脱贫地区居民对脱贫中所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脱贫一般有着两大问题:一是贫困户需要二次识别。当初贫困户评定时不够严格,也没有想到脱贫攻坚任务这么繁重,导致一些不是很符合条件的人进入了贫困户队伍;当时评选时有些摸底没有摸清,时至今日有些底子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已经不适合继续待在贫困行列了。建议对贫困户进行一次重新识别筛选,将真正符合贫困条件的人留下来,提高我们有限精力的工作效率和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二是“三不人员”要分类施策。所谓的“三不人员”,就是指的“不愿脱贫、不能脱贫、不要脱贫”的三类人。不愿脱贫,就是不思进取、不主动对接,只想着享受贫困户待遇的人,对于这类人,最难处理,必须讲明政策,晓之以理、明之以情;不能脱贫,就是指的受各种因素限制,暂时无法脱贫的人,我们的贫困户大部分就是这些人,对于这类人我们可以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帮助其脱贫;不要脱贫,就是指的那些老年人、残疾人、大病患者,这类人没有发展能力,不能靠自己脱贫,也没有必要脱贫,需要政府兜底,需要财政拨款、社会救助,直至他们去世。
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居民都认为在脱贫攻坚工作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对扶贫资金,物资项目等相关扶贫信息进行公示;政府正在开发的扶贫项目,有没有针对当地的现实情况,有没有针对人们的现实需求;对扶贫资金监督不到位;基层贫困群众的参与度较低。而只有少部分居民认为是政府宣传方面的问题。居民关心的一直是脱贫是否有效,能否不再返贫这一类的问题,对此我认为我们应当要做好大家的工作,让居民相信政府,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问题。
(六)居民对脱贫工作的看法
从表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居民对收入水平是非常看重的,毕竟这就是一场和经济相关的攻坚战,居民对着方面还是十分看重的。而医疗保险、住房条件以及社会治安及福利被提及说明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出发,我们也将做的更好!
(七)自己该如何配合国家脱贫攻坚
由表可知我们每一位居民都是尽力的一份子,把社会的放在身前,为国家的脱贫攻坚献出自己的力量,都在为国家而默默付出着。
(八)自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贫困户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提现在哪些方面
由图表可知,至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不论是基础设施居住的房屋,还是所居住环境的卫生,就医和就业这些方面,都得显著的提升。每一位贫困户都从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贫困户生活质量的提升是给我们扶贫工作最大的回报,也是我们扶贫工作完成的一大前提,我们将坚持着一工作,争取让这一切更好!
(九)居民对脱贫的感想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居民都提到了全民一心,是啊,正是我们全民一心的态度才能让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好。其次大家还表示自己将继续努力发展,不拖国家的后腿;一切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实际什么的。当然,仍有不少居民表示要感谢国家感谢党的领导,正是国家的带领,我们才有幸福的生活!
六、思考与建议
(一)思 考
精准扶贫,利在千秋。我们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抓好产业扶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要继续加大人才建设,持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本领。坚持引进培养急需人才和留得住用好人才相结合,大力提升人才培训力度,加大激励关怀力度,对于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工作比较突出的干部要加大培养。要发挥致富能手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实际上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还是要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就要坚持目标导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高标准做好脱贫攻坚收官工作。脱贫攻坚胜利在望,更要统筹谋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打造好精品农业,打好农业粮食品牌优势,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更要密切联系群众,履职尽责,以实干精神,不断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力,坚决打赢好脱贫攻坚战。
(二)建 议
推进好扶贫工作最需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扶贫部署尊重群众,扶贫举措问计群众,扶贫实施依靠群众,扶贫成果惠及群众,充分汲取群众的不竭智慧,凝聚群众的强大力量,实现全面小康。让“政策、机遇”这股春风,吹绿贫困山区的致富树,借“产业、科技”这块新砖,铺通贫困山区的小康路。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二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应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多多宣传扶贫的相关政策。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坚持让群众参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将“参与”和“转变”理念贯穿始终。帮助群众克服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经历阅历和视角层次等方面的不足,引导群众全面参与,自主决定发展项目,并主动参与到实施扶贫项目中来;四是成果要接受群众监督。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扶贫开发亦然。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扶贫开发成果扶贫开发才有效绩可言。
七、结 语
本文基于对部分已脱贫地区居民对脱贫情况的了解的调查报告问卷,并通过调查数据与查阅文献资料,以提纲方式来描述脱贫情况。总体而言,脱贫工作完成的非常成功。提升贫困居民的生活条件是我们每一代人的任务,现在完成脱贫工作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工作,我们要维持好这一结果,带领脱贫人员富下去,争取完成脱贫任务,让脱贫人员不再返贫!
【参考文献】
[1]知乎[z]
[2]百度文库[z]
[3]搜狗百科[z]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73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