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厚植生态底色,赓续黄河精神”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博物馆进行参观。
黄河博物馆由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以及和谐之路五个展区组成。队员们逐个参观,通过文字、照片、图画、视频和文物等,对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生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序厅,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的一段题词: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题词与其背后一幅磅礴的壶口瀑布的油画相映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以及其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接下来队员们参观了第一展区流域地理。流域地理展区通过黄河形成、远古生态、九曲黄河三个单元对黄河的自然地理地貌、气候变迁和物产分布进行了介绍。黄河之所以能对中华民族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其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所决定的。
在第二展区“民族摇篮”中,队员们了解到许多黄河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在夏至北宋的3000多年间,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开始,这里便迎来了文明的曙光。作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黄河对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黄河哺育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谈到黄河就不得不谈到黄河水患的治理问题。数千年来,治理黄灾始终是摆在统治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队员们通过千秋治河展区了解了中国古代及近代黄河水患灾害、治理方略、治河技术及漕运灌溉的发展演变。其中一块展板上写到:“据统计,从先秦至1949年的2540年间,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其中大改道5次。决溢范围北起天津,南至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黄灾的严重性。时间推移到现代,建国以来,黄河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而治河新篇展区展现给队员们的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重大成就。与此同时,队员们也学习到许多治理黄河的几个要点,例如水土保持的原因和措施、水土流失的类型区以及方式形态、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和措施、防洪防凌工作的实施、流域规划的必要性和政策、黄河归故的历史进程等。
最后一个展区人水和谐展区通过新问题新挑战、新理念新措施、新号角新征程三个单元展现了黄河治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也介绍了新的治河理念和实践。由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下游主河槽萎缩严重、污染加剧、断流频繁,治河面临新挑战;针对新时期黄河出现的各种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推行新理念新举措,即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发展总基调,不断丰富完善“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的治黄思路与举措;而新时代黄河治理的“新号角新征程”,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当前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变化,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回归当下,黄河之于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治理黄河与开发黄河,国家也同样充满了信心与决心。
这次参观黄河博物馆对于队员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充实的经历,黄河博物馆是万里黄河的缩影,是一座黄河知识的宝库,它为人们了解黄河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也成为了弘扬黄河文化、展示中华民族治黄成就的重要场所。通过本次参观与学习,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黄河的相关知识,认识到黄河之于中国及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更牢固树立了身为炎黄子孙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黄河治理会取得更加瞩目的成就,黄河文化会愈加灿烂辉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72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