轵国故城遗址———见证千年沧桑巨变
“轵”是个非常生僻的汉字,意为车轴的末端。为什么古轵国会以“轵”来命名呢?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35年。济源市西南方向的承留曲阳一带,就是古城阳樊的遗址。当时,晋文公率领军队准备接收城池时,才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性格刚烈的阳樊人坚闭城门,准备誓死抵抗。当时,阳樊太守苍葛只愿意交出土地,而不愿意交出民众,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答应了他的要求。就这样,苍葛带着阳樊的百姓,一直退出20里以外,在今天的轵城这里驻扎下来。他们担心晋文公会改变主意追来攻打,于是,想出了一个防御的办法:用战车列卫,车与车相依,轵与轵相连,当作临时的防护屏障,继而筑土为城,这就是轵城的由来。
从区划上看,轵城只是济源的一个乡镇级辖区,然而,这个小镇的历史,竟然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以前,远远早于济源的建制。据《盐铁论》记载:当时的轵城“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据史书各《济源县志》记载:轵城春秋时为轵国,战国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乃“天下名都”之一。战国时期,轵城先为韩国都城,后为魏国重镇,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设为轵县,直到汉代成为封侯之地,更是富甲一方。
出东轵城向东行去,田野里这道长满了蒿草的田埂,就是古轵城的一段城墙,尽管已经经历了20多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当年夯土筑城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辨。虽然现在看上去不起眼,但在千年以前可是个伟大的工程。
大明寺位于“古轵国”的中心地带,原为西汉初年轵侯祖庙。北宋时期改建为寺院,名通慧禅院,金代末年遭战乱被毁。现大明寺和轵国故城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初,住持总公、克公、恩公师徒历时三十余年,重建寺院,扩大规模,使大明寺重新兴盛。明清两代,不断增修,香火鼎盛,规模宏大。大明寺的历史与轵国故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轵国故城的历史一样,当时用来焚香祭祖的祖庙也经历了朝代更迭和诸多变迁。
战国侠客聂政就是轵国人,关于聂政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策》,之后又有司马迁所著《史记·刺客列传》。两者均记载聂政是“轵深井里”人也。聂政的故乡是轵城镇泗涧村。村西的道路旁,有个巨大的土山,就是聂政冢。聂政冢南侧有聂政祠。
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仕女商贾、江湖侠客、流寇盗贼、游民乞丐……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城市发展的脉系。古城墙的残垣断壁栉风沐雨,细说着当年古国的繁华;城墙下的秦砖汉瓦无声怀想,回忆着那久远的历史岁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65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