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代马依风,归于桑梓:乡音里的归根之旅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温酒暖意、

归鸦背日,倦鸟投林。动物如此,人亦是如此。家乡是每个人的起点,亦是最终的归宿。而方言则是家乡给我们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同时也是引领我们回家的“灯塔”。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调研团队,与队员们一起体验到了安徽部分地区的方言特色,也从中了解到了方言对一方土地的人的深刻影响。

庐江黄屯老街,尽管历经千年风霜,却仍旧“意气风发”。而同样流传千年的方言也让这条街上的人紧紧聚在了一起。在这里,调研人员遇见了世代在此经营米饼店的朱师傅,还有在外漂泊半辈子后,回来修建“方何宗祠”的何老。听着他们用纯朴的黄屯口音介绍着“爷爷”叫“爹爹”,“爸爸”叫“大大”……我似乎感受到了于千年时光里的黄屯方言对一代又一代人无形的“牵绊”。年少的我们拥有着青云壮志,总想着离开家乡在外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当年老时才发现,只有家乡才能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也只有生活在操着同一方言的人群里,我们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当游子踏着寻梦的轻舟离去时,身后留下的又何止是一串串的涟漪?当游子坐着汽笛长鸣的汽车驶向远方时,身后留下的又何止是一声声呼喊?或许,游子转身前是笑容满面,而转身后却留下了对家乡不舍的泪水。在外漂泊的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是辗转反侧、魂牵梦萦的,而当听到一句熟悉的乡音时,必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内心抑制不住的高兴与激动。这乡音犹如一张小小的船票,搭乘着我们回到故土,回到我们熟悉的人的身边。因为疫情原因,有的地区只能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进行。在文藻之乡的六安霍邱县,调研人员便通过线上采访,对自己的家人进行了调研。由于家里的老人不太能听懂普通话,采访过程中全以方言的形式交流。在采访结束后,调研人员不经感慨“方言有一种家的味道,它让我想回到家乡,回到老屋,认真的听一听那熟悉又陌生的乡音。”乡音总是无形的影响着我们,在偶然间便能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着对故土无尽的思念。我想方言称谓语的调查不只是停留在记录与传承,还在提醒着在外的游子常回去看看那生养他的土地。

正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所言“‘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乡音或许是其中的一根纽带,将人牢牢地系在了这一方土地上。

之前曾问过一个朋友“落叶归根”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他说“家乡建设”。那时的我十分震惊于这个回答,但在加入方言调查团队后,通过线下调研人员返回的资料,我突然理解了这个答案。落叶归根,归在那把我们养大的黄土,归在那里有着熟悉的乡音,归在那是一群有着共同精神的人。而归根更是要将这根扎实,方言作为地域沟通的桥梁,也只有将其深深的铭记,并传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能促进家乡文化的源远流长。“归根”不仅是因为那是我们来时的方向,更是我们对家乡未来的期望与憧憬。“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青年人宛如初生的朝阳有着光明的未来与无限的际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肩负起推进家乡建设的重任,传承方言文化,弘扬优秀的乡土精神。

狐死首丘,心不忘本,还顾识乡音,长路漫浩浩。方言调查,吾辈青年还需砥砺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43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二次分拣”必不可少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二次分拣”必不可少。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特别是农村群众眼里,塑料、泡沫类等白色垃圾“不值钱”,影响环境美观,还对环境危害大。然而,量又越来越多,深恶痛绝…… 王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如何做好农村垃圾分类

如何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关键是两步,一是引导农户进行“干湿分类”;二是通过“二次分拣”再次减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干湿分类”是关键。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 王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

加快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农村垃圾分类制度的覆盖范围。提升人居环境,携手共建美好家园,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抢抓机遇,循序渐进

抢抓机遇,循序渐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从小小的“垃圾分类”开始。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也是乡村“垃圾分类”必须依靠的主体力量。农民的思想观念、习惯素养,…… 王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垃圾分类”从你我做起

近日,主席也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既从全局角度明确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 王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你好,你是什么垃圾?”这两天,这句话不再是一句骂人的话,而成了上海人见面时的寒暄之语。从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行。《条例》不仅覆盖面广,同时还加大了惩处力…… 王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王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规划

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 王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艺心相伴,情暖暮年

艺心相伴,情暖暮年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美德,工学院“情暖人心,爱满人间”实践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

童心向阳沐春风——公管院开展社区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3月22日和3月29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二…

青春伴夕阳,共谱爱乐章

关爱老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成员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为了传递温暖与关爱,展现青年担当,增强同学们的奉献意识…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艺体系开展“书香润心,爱心远航“书籍捐赠志愿活动

(通讯员文思宇尹慧敏李嘉惠)3月29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艺体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达美楼104教室开展以“书香润心,爱…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系列宣讲—老少共话红色传承,赓续时代精神血脉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

最新发布

CTC高速筛选系统
CTC高速筛查系统云跃智创团队研发出的CTC高速筛查系统可以在体检的早期有效地检测出体检者的患癌情况,并且可以有效地实现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多种检测功能。云跃智创团队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深入了福州市、厦门…
法学院学生会举行常驻志愿者答辩
为响学生会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第二十届学生会的队伍建设,优化学生会组织体系,10月4号晚,法学院在西校区2号教学楼127教室、317教室、323教室同时进行各部门常驻志愿者招募答辩。第二十届学生会主席团、各…
法学院学生会举行纳新宣讲会
10月4日晚,法学院学生会于西校区三号教学楼304,306室举行纳新宣讲会。法学院学生会各中心,部门负责人以及2020级全体新生参加此次宣讲。学生会各部长按顺序上台进行宣讲,简述学生会性质与纳新流程。并详细介…
生命科学学院女篮比赛火热开赛
生命科学学院女篮比赛火热开赛金秋十月,碧空如洗,桂花飘香。为了增加各学院之间的深厚友谊,帮助同学们建立团队合作的精神,生命科学学院与经济管理学院于2020年10月5日下午在北操场进行了女篮比赛。在观众…
自动化、人工智能专业辅导员为20级新生召开主题见面会活动
本网讯(智能工程学院耿欣欣)为了让20级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做好从高中到大学身份角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完美的品格。自动化、人工智能专业辅导员耿欣欣老师于9月30…
独特自传
本人XX,湖南郴州人,于2003年正月二十二有幸降临这个世界,现十七岁,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刚刚开启我的大学生活。在父母眼中,我是乖孩子,努力上进,从来不用操心学习方面,倍受家人宠爱与赞美。在老师眼中…
材料学院18级高分子班举办“荧光夜跑”团建活动
10月5日晚19时30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高分子专业班在风雨操场举办了新学期第一次团建活动“荧光夜跑”。本次活动旨在增强同学们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并帮助同学们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得到调节和放松。本…
青年力量--观学联二十七大有感
青年,是人一生中最灿烂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灿烂,是因为年轻旺盛的生命有创造无限可能的力量,美好是因为所有的选择与所有的收获都是不可多得的独特经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强大,离不开青年…
武昌理工学院“知行普法”服务队荣获2020年“实践V势力全国青少年展播”最佳团队奖
在10月2日实践V势力全国青少年团队风采展播第三期中,武昌理工学院“知行普法”服务队获得了最佳团队奖。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青少年作为社会新兴的力量,他们正以“观察员”的身份,深刻地感受历史的时刻…
感科技魅力,品文化气息,树志愿新风
2020年10月3日至4日,值中秋与国庆双节同庆之际,潍坊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1+1”志愿服务队活动一队的志愿者们前往潍坊城市规划艺术馆,帮助规划馆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开启了志愿服务的新篇章。潍坊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