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极濒危物种名录,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东部。二十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朱鹮的分布和数量逐渐减少,二十年代人们认为日本的朱鹮已不存在,但后来又发现少量残存于佐渡和能登半岛的个体。
1952 年日本将朱鹮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1960 年在东京召开的第十二次国际鸟类保护会议上被定为“国际保护鸟”;1968 年韩国政府也将朱鹮定为“198 号天然纪念物”。六十年代末前苏联境内朱鹮绝迹,七十到八十年代在朝鲜半岛消失。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拯救濒危的朱鹮做了大量工作,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遂于 1981 年初将野外残存的 5 只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最后一只也于 2003年 10 月死亡。因此朱鹮已成为中国特有物种。我国朱鹮的分布区域自六十年代后也逐渐缩小,数量急骤减少,科学工作者在近 20 年的野外考察中未见其踪影,曾一度认为已经灭绝。1981 年 5 月在陕西洋县八里关乡姚家沟重新发现了群数量仅为 7 只的朱鹮种群,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因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震动,受到原林业部和陕西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保护野生朱鹮及其栖息地,1986 年,在林业部支持下,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开始了有计划的保护和拯救工作。经过近 35 年的不懈努力,朱鹮的野外种群数量已由当时的 7 只发展到目前的 2000 余只,人工种群数量也已近 1000 只(包括陕西楼观台、北京动物园等人工种群)。其活动范围已由当时的洋县姚家沟扩展到周边的汉中、宝鸡、59安康 3 市 15 县,面积约 1.4 万 km2。
自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建立以来,朱鹮在抢救、繁育、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朱鹮拯救事业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的高度关注,朱鹮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国际交流日益增加。1998 年 11 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一对朱鹮“洋洋”和“友友”赠予日本;2000年 10 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向日本赠送一只朱鹮。这些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均来自于陕西朱鹮保护区。朱鹮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和特殊国际意义的物种,对它的保护已超越了自然保护本身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4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