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是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和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文化。它体现在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等层面,融注于物质遗存、机制行为和文化艺术形态当中。红色文化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成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识的红色基因。
由于此次疫情,学校延迟开学,有幸去到西宁的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到达门口时,就能看见那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顿时心生敬佩,再和家人一起慢慢进入陵园,看着那一尊尊的墓碑,心情就顿时变得沉重起来,那每一尊墓碑里都是一位都是一位为国家牺牲性命的烈士啊。虽然对他们不太熟悉,对这些一个个的英雄事迹没有切实感受过,但是,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会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忠诚、勇敢、无畏和无私,终将会跨越历史的长河,使万千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陵园时觉得感触很深的一句号。
看到烈士陵园的简介牌介绍道,园内安葬着1776位烈士遗骨。1954年7月始建的这座陵园,该陵园是为缅怀在青海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而建立的,陵园门楼为高 10米的两层楼阁建筑,门前屹立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群雕塑像,其基座上镌刻着李先念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该陵园中央为高10.1米的烈士纪念碑,正面镶嵌着朱德1958年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园内最高处为烈士墓,安葬着包括西路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在内的840位红军烈士的遗骨。烈士墓后为大理石墙壁,上有红军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四组浮雕,再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艰难困苦的动人历史画卷。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云烟,但是,这些为我们的祖国牺牲的人们,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因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用血红的鲜血换来的。
这些真实的史料建筑,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打通与苏维埃的国际通道,冒着国民党匪军的枪林弹雨,克服千难万险,一路西进,最终失利于祁连山的悲壮历程;讴歌了红军将士为了建立新中国,攻克河西走廊,人民群众拥有参军参战,军民同仇敌忾,保卫人民政权,与国民党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充分揭露了反动军队严刑拷打杀害红军战士令人发指的罪行;反映了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营救红军将士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岁月的河流,无情地磨损着生活的轨迹,暗淡着记忆的踪影,但是这用鲜血凝成的文字,用生命绘出的图画,却在时光不息的流逝中,越发闪烁出熠熠生辉的光彩。
看到讲解说,这几段文字,是在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结束后红军结束后,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革军委命令,于10月下旬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令河西部队称西路军。西路军辖红四方面军总部三十军、九军和五军共2.18万人,在陈昌浩、徐向前率领下,进军河西走廊时所写的。党中央对西路军干部、战士极为关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后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来重要作用。党中央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营救西路军被俘人员。从1936年冬至1937年冬,中共中央曾委派马德涵、马宪明、赵守钰、张文彬、高金城等到兰州、西宁、凉州、甘州等地营救。收容被俘和流散的西路军干部、战士。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看着刻着战士形象的浮雕,听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我们不禁感慨,为了创造一个机会,为了国家的胜利,多少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受,扛起一片天。有人受伤了,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他们前进的步伐却没有停止,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前进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才不会辜负战友的牺牲。作为中国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2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